安徽合肥包公园(二)-----清风阁、包公墓园

标签:
安徽包公园清风阁包公墓园包公墓室碑廊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包河两侧绿荫带与河中的脚印塘)
因清风阁在南侧,所以即返回,在桥上站站,欣赏欣赏周边的景色吧
站在桥上西望,清澈的包河、游船码头
红色围墙里清风阁高高耸立
咱也像这位一样,曾拾级而上,结果原道返回
上面是有一北门,但已封闭,入口处一律在东边大门了
亭内的石碑刻有“清风阁碑记”
站桥上,观池中鱼儿闲游
廉雨轩,为办公场所
徽派建筑特色的阁、堂、瓦、舍、墓园、街巷应有尽有
1000多个穿戴有致,仪态万千的各式造型人物遍布各处
高42米,是明五暗四共九层仿宋风格的塔式阁楼
由此门入内看看
大厅正中是幅高大的包公壁雕
在高高的阁顶俯瞰,合肥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园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包河中的脚印塘(图中),脚印塘与虹桥相连,是连接包河南北两侧的通道
图左是游船码头
身后的包河中是浮庄
似一片柳叶浮于水面之上的浮庄(待去)
极目东望,远处合肥市内高楼林立
俯瞰近处,满园郁郁葱葱中,清风阁前由西向东依次排列着:
左右两侧屋子、中间的4个相通的小池塘、明月亭、大门
及包公墓园(红色围墙)(待去)
与登上黄鹤楼一样,站在高处总有心旷神怡之感
顶层的匾额
上有4个典故
左上:回龙桥传说
右上:巢山志闻
左:九华山
四周照壁画面是安徽历代著名人物(31人)与事件
既有文史库之长,又有袖珍档案的特点
宣传了安徽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江淮奇葩厅中的汉白玉阴刻琅琊胜境和《醉翁亭记》
描绘古庐州风土人情及历代形成的一些自然景观
面向东面的清风阁正面,每个明层上都有一块匾额
用以标表等级、警卫人文纪念、东汉较流行
神道碑,碑文撰写墓主生平政绩,立表以明世人
三开间两进深,按宋《营造法式》建造
到附葬区、地下墓室去
下行至这儿墓室到了
墓室根据原墓发拙资料营造
门额上方刻有表示富贵的牡丹和表示吉祥如意的云鹤图
墓道两侧有仿古灯具
仿古灯具立于墓道两侧,走过弯曲的墓道就到墓室安放棺具的墓室了
墓室正中安放着金丝楠木棺,里面放着极其珍贵的包拯遗骨
墓室装有两门,门里的金丝楠木棺内安放着极其珍贵的包拯遗骨
棺具两侧放置随葬品--------十二时神木俑
棺具上方左右两侧有两个圆盘
这位于上方的左右两个有孔圆石盘为通气之用,保持墓室内空气流通
墓室旁一侧挂的镜框内是包拯家属墓群出土的遗骨
另一侧是出土的部分文物介绍(其中有的已在包公祠里看到过了)
墓室前正中端放发拙出来的包拯墓志铭
地下墓室入口处,拜谒瞻仰完,就原路返回从这儿离开
通惠民河
原名蔡河,流经宋朝首都开封府城中的河,年久失修,权贵侵占两岸,常泛滥成灾
包拯在开封府时,组织清理,强行拆除非法建筑,河道畅通,老百姓称之为惠民河
《包拯集》中,有55篇奏章,对64名有腐败的官员进行揭发
最有名的是2弹宰相宋朝庠、6弹国丈张尧佐等
家训严明
自己一身正气,还严格要求子孙,立下家训,刻于石碑,竖立堂屋东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