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标签:
沈阳故宫御花园颐和殿迪光殿敬典阁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皇太后就端坐此宝座上,召见王宫官员女眷
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用于存贮宫内备用杂物
师善斋
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用于存贮宫内备用杂物
小小的门,很精致
红墙相围的院子
敬典殿
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是盛京皇宫收藏玉牒之所
现敬典殿正在维修中
过小门(图左)到御花园
御花园东端
身后南北向的走廊(图左)与长廊(图右)相连
现在的游人可在走廊里休息,长廊是商铺
走廊里精致的彩绘
大门东西两侧是两个长廊
东西两个长廊再分别与两个南北走廊相接
门上的浮雕栩栩如生
南面就是青砖堆砌的台基,一长溜的紫花(不知芳名)盛开
绿叶焦黄,只因今年沈阳干旱哟
建于清入关前,是宫内加工谷物之处,后毁于火
建于清入关前,是宫内加工面粉之处,后毁于火
1987年复建,内陈列石磨为清代原物
看到左侧有一石阶(图左),这是花园与台上五宫的通道
几个游人正在上下
想当年的宫中人,就是从这石阶来到后花园
或游玩、或出大门到外面去的吧
这儿可看到立于约4米高的青砖石台基上的大烟囱,及清宁宫的屋顶
想必是在长廊的商铺里借了满服,正兴致勃勃地拍照去
早过了这样年龄的咱
能老老实实地如此留个影,兴致已是够大的了
继续向西漫步在狭长的御花园里
假山底部这儿,好像正在慢慢向外冒水,是定时灌水?
那就从这儿的台阶下,与御花园再见,到西侧看看去了
建于乾隆十一至十三年(1746--1748),用于存贮宫内杂物
现室内是与慈禧有关的文物珍品展出
建于乾隆十一至十三年(1746--1748),用于存贮宫内备用物
乾隆年间,每次篡修玉牒(爱新觉罗氏皇族的宗谱),都要将一份由京运至盛京尊藏
出京前将玉牒放于特制的彩亭内(如图),皇帝亲自恭送
到盛京后,玉牒亭先被抬至崇政殿前,众官行三拜九叩礼之后,再送玉牒入敬典殿尊藏
过此小门到西所去
建于乾隆十一至十三年(1746--1748),是清帝东巡盛京驻跸行宫时,随从人员居住之处
迪光殿
建于乾隆十一至十三年(1746--1748)
皇帝东巡在盛京驻跸期间,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之处
发现这样的照壁很多,院落间就以此相隔
是刻石馆,现正在维修中
北大值房
是匾额馆,也在维修中,不能入内参观了
这个值房建于乾隆四十六至四十八年(1781--1783),较西所东值房晚建
是皇帝东巡时随驾人员居住之处
现在室内是满族风情图片展
实在没想到,这驴打滚、萨其玛还是满族饮食
满族服饰多姿多彩
此门旁的路牌指示,向东是崇政殿,向西可到文溯阁
文溯阁已是西路上的建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