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2014-09-14 09:56:20)
标签:

沈阳故宫

御花园

颐和殿

迪光殿

敬典阁

杂谈

分类: 游山玩水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颐和殿

皇太后就端坐此宝座上,召见王宫官员女眷

                                        摄于2014-8-17

 

    继续故宫中路游,故宫的中路除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崇政殿、凤凰楼、台上五宫外,在中路东西两侧还有不少建筑及北面的御花园也得去逛一逛。

 

    从凤凰楼下来后就先到东侧,由南向北行。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日华楼

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用于存贮宫内备用杂物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师善斋

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用于存贮宫内备用杂物



    继续北行,就到了东所------因位于崇政殿之东而名,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这是清帝东巡盛京时皇太后行宫,包括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建筑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东所------清帝东巡盛京时皇太后行宫

小小的门,很精致

 

    行宫的门虽不大,入内一看里面却不小,大大的院落,颐和殿位于中间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红墙相围的院子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颐和殿

 

    颐和殿是皇太后行宫中举行典礼和召见王宫官员女眷之处,不能入内,只能向里张望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颐和殿内的陈设也是尽显王家风范

 

 

     出颐和殿,再北行见有一座正在维修的两层楼,它是敬典殿。敬典殿是盛京皇宫收藏玉牒之所。所谓玉牒就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宗谱,清代每十年篡修一次,自乾隆朝起每次修成后运送一份至此收藏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敬典殿

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是盛京皇宫收藏玉牒之所

现敬典殿正在维修中

 

    再前行过一小门,眼前开阔起来,后花园即御花园到了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过小门(图左)到御花园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御花园东端

身后南北向的走廊(图左)与长廊(图右)相连

现在的游人可在走廊里休息,长廊是商铺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位于东端的走廊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走廊里精致的彩绘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两个石狮守护处是后花园的大门

大门东西两侧是两个长廊

东西两个长廊再分别与两个南北走廊相接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位于北面的后花园的大门,与外界相通,现都紧闭着

门上的浮雕栩栩如生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南面就是青砖堆砌的台基,一长溜的紫花(不知芳名)盛开

绿叶焦黄,只因今年沈阳干旱哟

 

    园中还有磨房、碾房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碾房

建于清入关前,是宫内加工谷物之处,后毁于火

1987年复建,内陈列碾盘、碾砣为清代原物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磨房

建于清入关前,是宫内加工面粉之处,后毁于火

1987年复建,内陈列石磨为清代原物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的太湖石与大门相对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一路西行走过太湖石假山

看到左侧有一石阶(图左),是花园与台上五宫的通道

几个游人正在上下

想当年的宫中人,就是从这石阶来到后花园

或游玩、或出大门到外面去的吧

   

    石阶下端与西端走廊紧连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与东端走廊一模一样的西端走廊

这儿可看到立于约4米高的青砖石台基上的大烟囱,及清宁宫的屋顶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一个穿了满服的年轻女孩从身边急急走过

想必是在长廊的商铺里借了满服,正兴致勃勃地拍照去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早过了这样年龄的咱

能老老实实地如此留个影,兴致已是够大的了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继续向西漫步在狭长的御花园里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本应小桥流水的,遗憾的是水少得可怜,池底都裸露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一座凉亭高筑于假山上

假山底部这儿,好像正在慢慢向外冒水,是定时灌水?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通往凉亭的小道,已加了锁,不能上去,为的是安全起见吧

那就从这儿的台阶下,与御花园再见,到西侧看看去了

 

    中路西侧的建筑不少,也很珍贵的,如皇帝东巡在盛京驻跸期间,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之处的迪光殿等就位于此。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众多的文物珍品,清宫原藏的宫廷遗物、清代书画、清御用陈设工艺品和织绣服饰等藏品,其中有与慈禧相关的文物珍品,现就在协中斋里展出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协中斋

建于乾隆十一至十三年(1746--1748),用于存贮宫内杂物

现室内是与慈禧有关的文物珍品展出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霞绮楼

建于乾隆十一至十三年(1746--1748),用于存贮宫内备用物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清代玉牒亭------放玉牒的特制彩亭

乾隆年间,每次篡修玉牒(爱新觉罗氏皇族的宗谱),都要将一份由京运至盛京尊藏

出京前将玉牒放于特制的彩亭内(如图),皇帝亲自恭送

到盛京后,玉牒亭先被抬至崇政殿前,众官行三拜九叩礼之后,再送玉牒入敬典殿尊藏


    与东所一样,位于崇政殿西的就以西所得名,其中有值房、迪光殿、继思斋等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过此小门到西所去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西所东值房

建于乾隆十一至十三年(1746--1748),是清帝东巡盛京驻跸行宫时,随从人员居住之处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迪光殿

建于乾隆十一至十三年(1746--1748)

皇帝东巡在盛京驻跸期间,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之处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皇帝东巡在盛京驻跸期间,就坐于这宝座上,处理国家军政要务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照壁

发现这样的照壁很多,院落间就以此相隔

 

    在西所围墙外小值房的南北两侧,有坐东朝西的南、北两个大值房,这南北两个大值房大小完全一样,都是面阔7间,进深5檩,高5米、占地132平米,是清代皇帝东巡驻跸期间,随驾人员的居住之所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南大值房

是刻石馆,现正在维修中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北大值房

是匾额馆,也在维修中,不能入内参观了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值房

这个值房建于乾隆四十六至四十八年(1781--1783),较西所东值房晚建

是皇帝东巡时随驾人员居住之处

现在室内是满族风情图片展

 

    值房内的图片展分6部分,展示了满文的创立、萨满祭祀、满族民居、饮食、服饰、婚丧嫁娶。萨满祭祀在西配宫里已展出、台上五宫就是典型满族民居(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等),也已参观过了,就选放饮食与服饰的图片看看了解一下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实在没想到,这驴打滚、萨其玛还是满族饮食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满族服饰多姿多彩

东北行之沈阳(五)-----故宫颐和殿、御花园、迪光殿
此门旁的路牌指示,向东是崇政殿,向西可到文溯阁

文溯阁已是西路上的建筑了

 

   至此,故宫中路基本游览完毕,过这小门就到故宫西路,开始了西路游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