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运城“山寨大雁”剖开看
(2014-09-25 09:21:15)
标签:
山西运城养殖受骗大雁 |
分类: 原创评论 |
文/吉建军
山西省运城市十几户养殖户饲养了大批量的“山寨大雁”,造成了巨额损失,当得知所谓的大雁,不过就是家鹅的时候,养殖户们欲哭无泪。供应商早已经逃之夭夭,找不见人,而养殖户们无奈之下,只好找到媒体报道此事,以期获得相关机构的关注。(详见黄河新闻网2014年09月24日报道)那么,在这个事件中,除了损失巨大的养殖户,相关职能部门是否有失职之嫌呢?
笔者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资料显示: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欧洲家鹅则来自灰雁也叫“大雁鹅”就是朗德鹅。目前市场上最难区分的是就是朗德鹅也叫“大雁鹅”与灰雁的区别,明明是一群不会飞的朗德鹅,却被当做大雁去养殖。
据资料显示,很多禽类专家在很多时候都无法分辨大雁鹅与灰雁的区别。既然属于同一种禽类驯化而成,很难从外观上很明显地分辨真伪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养殖户们不认识,农业专家们总有认识的吧?就算这些养殖户第一次引进,对于辖内出现的新事物,相关职能部门是否也应该过问一下吧?哪怕确实是因为之前没有人养过,缺少相关的资料和专业理论,辨别真伪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根本就不存在难度,但是通过这个新闻,我们并没有看到相关职能部门的介入,从始至终都是养殖户们直接与合作社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在这个事件中,除了缺位,更有失职的成份在。
合作社既然能够审批,至少是农业管理部门认可的,也是获得认证的。而能够持续经营那么长的时间,说明也应该是有手续的。但是最终导致养殖户巨额损失,而逃之夭夭。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从另一方面来分析,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有很多农村“能人”开始想各种办法希望能够改变落后面貌。一直以来,农户自己创业,相关部门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甚至是场地,事无巨细,都要操心过问,几乎所有环节都是要过问的,何以在“山寨大雁”上失职了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行使职能意识不强的“懒政思维”在作怪。很多基层干部,在以往的经验上睡大觉,不能沉下心来钻研业务,对农村工作不重视,得过且过。运城“山寨大雁”能够成功进入养殖户的养殖场,且在农户受到巨额损失之后逃之夭夭,不能不说相关管理部门对农村工作的形势把握不够,关心不够,甚至是渎职懒政。
要防止上述事件再次发生,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农户损失,甚至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广大基层农村干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科技强省”的战略部署去积极地开展工作,加强业务学习,加大科普力度。目前,我省已经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为了普及科学知识,省委、省政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广大农村基层工作者,是否也应该给自己“充充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