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粒粒风尘
粒粒风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78
  • 关注人气:6,9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夜醒来

(2013-03-20 08:00:00)
标签:

杂谈

这些天,没书可读,重温鲁迅。不知为什么,每读一篇就会感慨一会儿,真的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今天的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与百年前的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

也许是好长时间,没读那种有力度的文章了吧。虽然我说他的文章有力度,但我说不清,力度在哪里。是刺到了当时政府的痛处?还是刺到的社会的病根?还是刺醒了许多人麻木已久的神经?我真不知道,这样的感觉,是人们的延伸认识,还是真真切切的感受。

还有一个不知为什么就是,读鲁迅的文章之后,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我常常半夜醒来。醒来之后,好长一短时间头脑十分清醒,比如那天读了《祝福》之后,总是想着祥林嫂疯和死的原因。我想,应该不是因为孩子被狼吃掉了,也不是因为“四爷”一家人看不起嫁过两次的女人,而是她在一群无知村民的冷漠中,失去了活着的希望与意义。就正如,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可怜人必有可狠之处”。许多人觉得这话非常有理,这分明是拜金社会人们思想的写照。那意思无非是说:没钱就该死!穷,活该倒霉!果然是人心不古,相比之下,原来现在的人除了吃的穿的比一百年前的人强,在人道上、良知上并没有什么进步。若祥林嫂生活在现在,还得死。想到这里,我有了睡意。

还有就是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突然觉得当老师有种负罪感,又觉得这是高考制度的罪,分明是另类形式的科举嘛。我记得小学时,我的作业很少,几乎没有,一直是玩着到中学的。而现在从小学开始,就有写不完的作业,生活条件好了,说起来要比三四十年前的孩子们幸福的多,实际上,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吗?吃的再好,玩得再高级,心里负担重,幸福在哪里?再说了,过去的孩子上了大学就好像卸了包袱,而现在大学毕业,就有更大的包袱压在身上了。王尔德说,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就在他们或是粗暴,或是和蔼地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他们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他还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人一辈子,最大的成功,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找到快乐,拥有更多的快乐时光。所谓的追求,所谓的奋斗,都是为这个目标作掩饰和伪装的,不是吗?我们有个共同的理想,就是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可是连自己孩子的幸福都无法保证,不是扯得太远了吗?

说句实话,在所有看过的爱情小说中,我最喜欢鲁迅的《伤逝》,看一次难过一次。记得上学时,教学参考书上讲,这悲剧的原因:一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二是作品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本身的思想有弱点,三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迫害。这些原因,我都认为不妥。因为原因都是编造的,鲁迅先生没想那么多,是别人想的太多了,才有了这么多原因。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因为 这句话我又半夜醒来,我只是觉得子君好可爱,涓生好可怜,都是因为没个好爹,才有这样的下场。但又一想若涓生有个好爹,子君更倒霉,比在小说里还甩得快。看来,什么社会都一样,生活在底层,没有资格谈爱情。爱情看起来像个奢侈品,实际上就是一万年后,它也必然是一种伤逝多于美好的感觉。因为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爱,更没有完美的情,只有完美的爱情梦想。

半夜醒来,我总是想,鲁迅若活着,莫言肯定无言。虽然说莫言的娱乐性极强的小说与鲁迅那些严肃的文字无法相提并论,但可以肯定,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莫言那些文字可有可无,而鲁迅的文字却可以是若干个时代的醒世恒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废思
后一篇:再流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