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一样的修行

(2013-02-01 19:14:46)
标签:

过程

佛家

不需要

大官

境界

杂谈

分类: 随笔小品

佛说,一切皆修行。人们想得到某种东西而修行,若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不想再修行了。

为有一套大房子而奋斗我们修行,你看这与佛陀苦修不一样吗?细想一下,我们真的需要一套大房子孤独地住着吗?真的需要一辆好车天天开着吗?

为了有钱花,我们也得修行,我们不怕吃苦,我们不怕被人差来使去,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好衣服,那么多聚会,那么真的需要不断地挣钱吗?谁都知道钱挣的再多也不代表有安全感。

佛家的修行却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的修行是为了舍的与放下。当然,有的佛陀也走错路的,比如,有人觉得苦修才能进入佳境,却没想到身体受不了,后来干脆放弃。有的则一门心思为了寻找智慧,然而这样是找不到的,因为越想得到的东西越难得到。

每个人都有生活目标。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挣钱,挣大钱,买好房子,买好车子,过好日子。有的人活着就想当领导当大官,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还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好玩好。无论怎样的活法,都是修行。

说起修行,我们就会想到出家人的修炼。许多人也理解成修养德行。我觉得“修行”应该是修养与实践的意思。无非是遇事说事,遇事悟事,若是总是坐在那里想啊想,能想出什么来呢?大概最常想到的是肚子饿吧。饿了就吃饭,吃饱了做点什么呢?莫非还是坐在那里悟“道”。

“道”先是在路上,然后才会进入心中。比如说,我们做好事,不能勉强别人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心里怨他们为什么不做,有用吗?怨他人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权力,可是如果这样“怨”反而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你做好事,仅仅是一种自身的修养,而不是一种公众权利。比如说,我们也有做错事的时候,如果别人大声呵斥,强烈指责,那我们就有些受不了。每个人都有良知,那是我们自己为自己预留的单人间,我们就在其中有扪心自问。“扪心自问”就是我们在“修心”。

当然不一样的人,修心的方式不同。有的人,将就人生。从来不考虑明天会怎样,应该怎样,他只是随便地生活。有工资可以花,有几个朋友可要一起玩,一起吃喝,其他的事才懒得想。可是朋友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他也只是这样想:能处则处,不能则不处或少处。这样的想法,也说明他的修为——简单。简单也挺好的,生活有时候不需要那么复杂。

一般来说,有生活目标的人,想法就比较复杂。他甘愿当苦行僧,仅仅是为了实现一个梦想。成功励志人士都赞扬这种人,他们总是例举一些梦想实现的人,撩拨人心中那个梦。这就如同佛陀们一样,几十年也是为了心中一个梦。所不同的是,佛的梦先是“戒”,遵守许多戒律,然后才能入“定”,达到内心的平衡之后,走进“慧”,“慧”简单地理解可以说成是我们常说的“禅”。在佛家来讲那叫“观”。就如同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样,但境界不同。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呢?首先是“贪”,这应该是人的本性,我们修行,一般来说是越修越贪,到了老年期,可能就有所收敛了。是“贪”让我们饱尝得、失、毁、誉、讥、苦。其次说是“痴”了。对爱痴,对钱财痴,我们执著,我们强迫自己去想念爱,想念钱财。为此我们不停地把烦恼带回家,但我们痴迷不改,我们真的是,心若在,梦就在。我们常常就是这样修行的。

其实我们的修行,不需要什么结果,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我们只在乎过程,因为,过程即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