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旧闻(四)

标签:
影视创作短片娱乐 |
分类: 影视教学 |
DV人成中国影视创作预备役
网络是推动力(图)
http://i0/home/c.gif
DV人成中国影视创作预备役
DV的普及让人人都能当上导演,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能成为名导。借助DV这个平台,更多的影视创作人才将获得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也将成为中国影视创作军团的希望。
在很多大学生眼中,拍短片起家的著名导演贾樟柯似乎是他们未来的影子。正在举行的西安大学生DV大赛使DV热再度升温。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的一些DV爱好者又开始招兵买马……西安DV人正在追逐他们的梦想,但这也只是全国DV行业中的一个缩影。庞大的DV大军,明天在哪里?
网络让DV不再是自娱自乐
如果银幕是电影的主要出口,荧屏是电视剧的主要出口,那么,视频网站的飞速发展,就是DV的最大出口。DV已经不再是自娱自乐,大多DV作品都是几分钟或者半小时,随着3G时代的到来,将会拥有更大的展示窗口。新浪视频、优酷网、“六间房”网站等国内著名的视频网站,每天有几百上千的原创DV上传。大部分视频在一天时间内都能获得1000次以上的点击率,DV不再是自娱自乐,通过这个渠道与更多的受众分享。
网络是快餐文化,文艺性的短片不太适合在网上放。想通过这种方式找投资,文艺片占不到什么便宜。反倒是一些轻松幽默的DV短片大行其道。
网络短片《寂寞女孩莉莉》,被业内人士认为完全没有艺术可言,绝对是一场“流星雨”,但却迅速走红网络,为导演赢得人气,随后,这部短片的导演兼拍摄者徐兢,被北京激动星影视公司邀请加盟,成为独立制片人。广西一位学生的DV短片在大赛上频频获奖后,还曾两度被邀访问好莱坞。
近年流行的电视剧以收视率高低向制作方付酬的做法,也被DV界“拿来主义”。那些已经在DV圈有一定知名度的拍摄者,他们可以根据作品点击率获得一定的报酬。“六间房”网站的工作人员昨日对记者表示,普通DV爱好者上传的作品,都是出于自愿,网站只是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只有那些已经在DV界很有影响的作者,我们会跟这些人签合同,比如凭《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大红的胡戈这样的导演。给报酬的标准也不太一样,有多有少。
DV终究只是一个工具
西安美术学院影视系副教授鲁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DV对中国电影业影响不大,DV终究只是一个工具,有的艺术家用它来表达自己的观念,有的是当家庭记录使用,想在影视上有所发展的人是作为自己一种练习的工具。真正拍电影时,对画质、音响都会有另一个层次的要求。
现在有电影梦想的年轻人都爱玩DV,但想要人投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很多成熟的导演都会遇到资金的问题,投资商更不放心为一个玩DV的人投资几百万。但如果没有资金,想拥有好的作品是很难的。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DV人都是寄希望于参加比赛、影展什么的。虽然有电影节关注DV,但这也是电影节为发掘新人、寻找创新元素而设立的。同时,一些DV人也正是想通过影展认识更多的人,寻求自己下一部作品的投资人。鲁涛表示,他正带的影视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会先在学校做放映,最终也会挑一些好的作品,集中推荐到一些电影节去参赛。
“国内也的确没有这样一个支持DV发展的基金会,但相信随着这个行业的壮大,会有一些人参与到这一行的投资中来的,成立专门的基金会,来支持年轻人。”鲁涛说。
今天的草根将是中国影视后备军
回望中国的大牌导演,第五代的领军人物张艺谋和第六代领军人物贾樟柯都是从草根做起的。张艺谋在咸阳时就用照相机“连拍”的方式,拍了一部叫《海魂》的电影,这部作品就被称作是他电影梦想的开始。贾樟柯拍短片《小山回家》的时候,DV机也还没有出现,他用的是录像机。“非常有可能,我们未来的许多大牌导演会从DV人群中诞生。”《桃花运》导演马俪文说。她对逐梦的DV人充满欣赏,“拍DV的一般都是想当导演的人,他们可能没有机会获得投资,于是选择这种成本特别低的DV,无论怎么说他们都得有一个出口表达自己。”
曾参加过蒙特利尔等许多国际电影节的西安导演胡择说,以前受体制和政策限制,只有电影厂才能拍电影,动辄就是胶片,普通人没权利也花不起那个钱。现在DV界的确是卧虎藏龙,但因为谁都可以拍,也会造成一些泛滥。想要寻求有天赋的人才,如同大海捞针。
马俪文提议说:“应该寻找办法让他们提前冒出来。现在我们的大学生电影节什么的,影响都特别小,就是获奖之后也没什么反响。应该由政府出面,发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DV比赛,就像超女那样的选拔赛,然后让比赛再娱乐一些,这样就能引起反响。这样的话就会让有一部分人提前冒出来。因为他们将是我们影视艺术创作人才的新生力量,更是我们影视艺术创作人才的预备役队伍,扶持他们,就是在支持我们影视发展的未来。”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电影节都把发现和扶持新人作为一项职责,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等设有短片单元。年仅28岁的美籍华裔青年导演陈骏霖,就获得过第57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短片银熊奖。这对于有梦想的DV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标杆。本报记者唐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