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大公报专稿,刊于5月7日
南海博弈的美国群攻与中国突围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南海博弈日渐窘迫,博弈主角是菲越对华、东南亚对华还是美国对华?
看上去是菲律宾和越南两个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对簿和对搏--前者将岛屿争端诉之于海牙国际法庭,后者和中国不乏海上船舰的对弈,国内也不时掀起国内反华浪潮。但是,这都只是表象,南海争端的真正主角是美国和中国。美国以航行自由的名义,与菲越的岛屿主权争议形成了共识,中国则显得形只影单。更要者,除了菲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也在西太拉起了一个对中国群起攻之的“朋友圈”,在这个圈子里有东南亚、日本和澳大利亚。
在菲越眼里,中国是强势一方;在中国看来,美国拉起的“朋友圈”则对中国形成了压逼之势。因而,中国似乎找到了突围之策--分而治之。
4月21日-23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了文莱、柬埔寨和老挝三国,称3国对中国处理和应对南海的立场予以理解。另据报道,截至上月末,除了域内国家,已经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多国表示支持中国应该由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议来解决南海相关争议。
域内无关南海领土争议的新加坡的立场,中国表现得相当在意。对于中国争取文莱、老挝和柬埔寨三国,新加坡两位巡回大使王景荣和比拉哈里25日在一个论坛上认为,中国插手东南亚的内部事务,有分化东南亚之嫌。4月28日,来新加坡参加第11次东南亚—中国高官会议和第22次东南亚—中国高官磋商会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强调,新加坡外交部官员已澄清,两位巡回大使的言论“完全是个人言论,不代表新加坡政府”。4月29日的《环球时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认为“新加坡也应支持中国南海立场”。
看来,中国对于东南亚在南海方面的统一立场充满焦虑。
南海博弈有了新动向。对于海牙国际法庭即将出炉的南海岛屿主权争议裁决,中国坚不承认。这体现了中国一贯的原则立场,主权争议不容第三方搅局--只能由当事国谈判协商。诡异的是,无论是美、日、澳,菲律宾和越南,还是其他东南亚国家,明明知道中国的立场,依然支持海牙国际法庭的裁决。在中国看来,这不仅有些强人所难,也不合逻辑--难道这些国家早就晓得海牙国际法庭的裁决结果?如此一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围攻中国的朋友圈,就不仅仅止于亚太国家,还涵盖了几乎整个西方世界。这个庞大的同盟对付中国,中国只好见招拆招,分而治之了。
在南中国问题上,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没有说服力。今年以来,美国出动包括航母舰队的海空力量在南海地区巡游,国防部长也登上了航母...如此等等,美国指责中国的军事化南海事实上不攻自破,相比中国岛礁上建灯塔或者构筑防卫工事,美国海空军的大肆出动,才是真正的军事化南海。
各执一词,各举其理,口水战没有意义,军事对峙也只能使得局势更加紧张。好在南海的博弈,中菲也好,中美也罢,目前还都都是动嘴不动手,维持了理性、节制和和平的姿态。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对话25年,双方的立场应该是知之甚深。更重要的是,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之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确维持了相对和平和相互理解的态势。但形势变了,变量为谁呢?美国,没有其他。
中国感到不解的是,美国因素导致了南海的变化,为何东南亚国家跟随美国而和中国为敌呢?显然,东南亚国家有根深蒂固的不安,担忧比邻东南亚的中国有野心,或者说害怕中国恢复以往的朝贡制度。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东南亚诸国远交近攻的条件反射。
现实已经明确。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群起攻之,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策略,他需要借助东南亚国家对华的统一立场。菲越等国,也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强化对华博弈的力道。因而,南海岛屿主权争议,更像是相关国家的策略把戏。
美国不会为菲越和中国开战,中国也犯不着和美国硬杠。但是,美国如果要顶在前面,且东南亚国家和美国站在一起,南海的局面将是很难预料的。群起攻之的战略看上去很有效,而且美国也彰显了很强的领导力。但在东南亚、南海甚至西太平洋,中国也不是孤立无援。集团对抗的模式,对中美都没有意义。而且,东南亚国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南海不仅有领土主权争议,还有经贸合作。无论菲越,还是其他东南亚国家,在经贸上都离不开中国。
故而,南海问题,既不要美国式的围而攻之,也不要中国的分而治之,而是坐下来好好谈。不过怎么谈呢?现实的博弈格局似乎没有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