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挖掘机考古折射的耻与殇

(2015-05-26 07:38:52)
标签:

杂谈

    考古是项技术活。人们常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考古场景,考古人员用刷子和筛子工作,以便破坏了考古现场,并遗漏任何细小的文物。
    反智的挖掘机考古出现了。据24日《华商报》报道,在咸阳市渭城区一处考古现场,考古工作人员雇用的工人却使用挖掘机来清理墓葬土方。除此之外,这支隶属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队,还被查出所持相关手续过期,领队资质脱审等问题。
    作为秦汉故都或毗邻都城的京畿重地,咸阳地下存留着丰富的古代文物。城市建设,一不小心就会遭遇文物埋藏--怎么办?当然是项目叫停,上报文物管理部门,由考古部门负责处理。如果工程浩大,出其工作可由考古部门交由相关工程队施工,发现情况然后再有考古队接管。简言之,考古前的粗活重活可由相关工程队完成,但不得损害考古发现的遗址原貌和损及相关文物。按照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规定,挖掘机是决然不可以作为考古发掘的工具。
    这是粗暴考古,甚至是暴力考古。稍有专业知识的人都洞悉其中的常识,除非其中另有原因。原因竟是:一是建设工程方基于工程进度,将本由考古方主导的考古前 “粗活”承包了下来,用挖掘机显然要比人工效率高、速度快;二是考古方免除了雇佣工程队的费用。看似一举两得,实则是利益合谋,双方并未考虑到考古的专业性和文物的安全性。因而,挖掘机考古折射的是建设单位功利之上的“耻”和考古专业性被亵渎的“殇”。
    这次考古的不严肃,还体现在考古领队的资格证书脱审8年。按照规定,此类证书应该3年审验一次。虽然陕西省省考古研究院对于领队脱审给出了年审滞后、工作调动等诸多理由,但脱审考古领队没有资质却是不争事实。很自然的,脱审现象和挖掘机考古一起使得这次考古变得更加不正常。舆论场的质疑和社会公众的不信任是正常的,如此粗暴地考古,简直就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破坏。
    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形成了功利化的尴尬。就权力方而言,对于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文化遗产项目,譬如“申遗”就一哄而上,以作为旅游开发的由头。对于那些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址(迹),若和商业开发项目发生冲突,则可能被商业项目利益驱动之下被毁。至于不可预期的地下遗址,若在建设项目中发现,建设方或有意无意地“摧毁”,或如咸阳这般粗暴考古。总之,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各地存在叶公好龙的心理,在利益与文化发生冲突时,总是倾向于前者。
    经过舆论场的发酵,以及文物主管部门的正本清源,咸阳粗暴的挖掘机或许会离场,证书脱审的领队也会被请走,这场考古或会沿着专业的路径进行。但愿这是考古界的孤例,也期望类似被利益绑架的考古之殇,从此在考古界遁形消迹。
    考古是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极强的学问。考古学家的本分是通过细致严谨的野外作业,不放过遗址现场的任何细节,从而用文物实证和信息推演的方式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逻辑闭环,破解历史和文化的谜案。因而,缺乏足够实证和完整信息的考古,存不得丝毫的武断结论,否则就会引发广泛的诘疑,譬如曹操高陵,还有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为缺乏考古实证和文字资料,严谨的考古学家一直对所谓的考古定论存疑。
    挖掘机考古,也许就在暴力挖掘中将相关文学信息和文物给破坏掉,从而失去考古发掘最重要的信息密码,使得本次考古变得毫无意义。因而,现代人的利益去向和考古学家的不严谨,是不能原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