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书市场缘何“垃圾书”横行

(2015-04-28 19:10:16)
标签:

杂谈

4月28日深圳特区报专家访谈

引子:

两年前,全国图书出版总量突破37万种,我国由此跃居世界第一出版大国。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年图书出版总量已近45万种,但与此同时,目之所及,到处充斥着各种“垃圾书”。主持人近日逛书店,发现书架上“成功学”、“致富秘籍”、“玩转职场”铺天盖地,再有就是七拼八凑的低俗作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垃圾书”?出版社为何要出版呢?怎样才能让垃圾书少一些?本期“思与辨”进行探讨。

■ 主持人:尹传刚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 嘉 宾:羽 戈 (青年文化学者、作家)

张敬伟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谢晨星(图书行业资深记者)

“垃圾书”消耗和浪费社会资源以及读者的时间和心力

主持人:在你们看来,什么样的书算是“垃圾书”?

张敬伟: 我眼中的“垃圾书”是有违法度的盗版书及诲淫诲盗的坏书,包括一些附庸风雅的领导利用不当途径出的书。垃圾书就是一堆纸垃圾,消耗和浪费着社会资源以及读者的时间和心力,还可能会对读者形成误导,颠覆了“开卷有益”的社会常理。

谢晨星:在我看来,胡编乱造、三观不正,看完伤害读者阅读热情,不能给读者精神营养的书就是“垃圾书”。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成功励志类、心灵鸡汤类、自费出书类是“垃圾书”最集中的三大类。不过考虑到个人自费出书传播面窄、影响有限,权且归到“纪念品”一档。真正的“垃圾书”应该是畅销书中无思想营养甚至毁三观的图书。

羽戈:不能说有些书对我无用,便是垃圾。“垃圾书”的特点,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基于此,我心中的“垃圾书”,重点可分两块,一种扭曲了真相,一种扭曲了思维。所谓扭曲真相,不外乎阉割历史与遮蔽现实。举例来讲。“八大王”张献忠嗜杀,所过之处,杀人如草,血流成河,有人却为其歌功颂德,这便是“垃圾书”。再如,劳教违宪,刑讯逼供违法,早该废止、禁绝,有人却著书立说,不谈合法性,只谈必要性,主张存在即合理,以相对合理主义为劳教、刑讯逼供等辩护,这便是“垃圾书”。所谓扭曲思维,即不教人理性、而教人武断,不教人宽容、而教人偏颇,不教人讲逻辑、而教人捣糨糊。

“垃圾书”盛行,是当前图书市场环境的鲜活体现

主持人: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3.2%的受访者直言当下“垃圾书”很多,其中34.2%的人认为“非常多”。为什么市场上会有那么多的垃圾书?

谢晨星:目前,图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特别严重。“垃圾书”的产生原因很多种,比如出版机构一味追求市场利润,跟风产出大量质量低劣的图书。以前儿童读物尤其是绘本,多是专业的少儿出版社在做,后来一些出版社看中了市场潜力也涉足绘本出版,导致产品爆炸性的增长,质量得不到保证。当鉴别能力不强的儿童,捧读这些缺乏营养的“垃圾书”,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思想误导和无形伤害。

板子不能全打在出版界,读者也有责任,比如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这就生出了好多类似《如何嫁个有钱人》、《如何快速成为百万富翁》这样的书。有些人似乎自卑过度,男的担心自己不成功,女的忧心自己不美好,于是,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应运而生。

张敬伟:“垃圾书”盛行,是当前图书市场环境的鲜活体现。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出版商的功利心态所致。一些出版商,一切向钱看,什么赚钱就出版什么,这是各类“垃圾书”涌入市场的主要原因。更糟糕的是,一些严肃、专业的出版机构也去逐利,放弃了其操守。甚至有些出版商大卖书号,这更导致“垃圾书”盛行。现在是只要内容没有敏感问题,只要有钱,买个书号就能出书,这也成为一些出版社的重要财源。大量“垃圾书”就这样被人为制造出来。

不正常的社会出书热所致。官员出书博的是名,明星出书追的是风,普通人也要出书为的是虚荣,这些书大抵都是“垃圾书”。但出书者不吝出钱,出版商能收到钱,哪还管它垃圾不垃圾。

不少人的阅读过于功利,只顾追求发财致富的“秘方”和“捷径”。这种目的性极强的阅读需求为“垃圾书”提供了社会土壤。于是,一些出版商就开始热衷于出版所谓成功学、致富大法之类的书籍。但须知,成功可不是“成功学”教出来的,别人致富的点子也不会随便告诉你。

阅读名家经典著作,不要只进行功利性的阅读

主持人:如何能让市场上少一些“垃圾书”?

张敬伟:对于出版商而言,恪守法治中道和市场正道,不出盗版书,不要追逐流俗,出一些华而不实的摆设书、为权力和资本作装点的面子书、迎合市场功利心态的各类“成功学”、励志书等。出版社要有专业化素养和商业良心,一旦被商业利益侵蚀异化,就很容易变成“垃圾书”生产线。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家,自费出书可以,但自我欣赏就好了。畅销作家也不要滥写作,流行什么写什么;更不能成为权力和资本的“御用文人”。制造“垃圾书”不仅有辱斯文,而且会败坏自己的名声。对那些名不副实的所谓“大家”和“大师”,公众也要睁大眼睛,千万不要为其东抄西摘、动辄N卷的“大部头”所迷惑。

读者不要迷信所谓的“成功学”,不要贪便宜购盗版书,不让孩子陷入教辅书的书山题海中。

谢晨星:首先出版机构要能够坚守底线,不被利益所诱惑,坚持出格调高品质好的图书。再者,也是最重要的,读者不要只进行功利性的阅读,要去读一些“无用”的书,人文、社科类的图书所带来的收获不能立竿见影,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的精神和气质。对于图书好坏缺乏判断力的读者,建议先从名家经典著作入手,阅读得越多,对于书籍的鉴别能力就越强。另外,选择有品质的出版社也是不错的方法,优质出版社出的书,一般能保证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