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为南洋商报专栏,刊于14日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当美国走出危机阴霾,尤其是11月份大增34万人就业后,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更加强劲了。但在欧洲,这个庞大且复杂的经济体却迎来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尴尬。
作为西方世界的一员,俄罗斯在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中扮演的角色,欧洲断然不能认同,而且不得不和美国一起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但是,作为地缘毗邻者,欧洲对于制裁俄罗斯的程度显然又和美国不同。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冷战”对峙的惨痛记忆,决定了欧洲不愿意将俄罗斯逼到死角。那样,欧洲大地将迎来无可避免的零和博弈新冲突。
一面是普京总统的“资源民族主义”,一面是乌克兰主权被侵蚀,更重要的是美国号召下的西方民主主义,欧洲无可选择地附和美国对俄制裁。经过几轮对俄罗斯严厉的制裁,俄罗斯经济已经陷入窘迫之中。加之国际原油价格大跌,俄罗斯几近崩溃边缘,这对欧洲并非真的好消息。必须指出,欧洲内部和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在俄罗斯经济遭遇重创的同时,这些欧洲大国也遇到了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反作用力”的影响。更要者,俄罗斯被逼到绝路之时,也可能导致其铤而走险,和欧洲决绝。
危险迹象已显现。近日俄罗斯中断了价值500亿美元的通往东欧国家的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而且对于法国推迟交付俄罗斯订制两栖登陆舰“西北风”,普京总统已经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
面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吁请,德国总理默克尔并不认同。而且,在9日明斯克会晤之前,法国总统奥朗德突访俄罗斯,普京总统和奥朗德进行了会谈。两国总统这次就乌克兰停火达成了共识,奥朗德并强调反对西方和俄罗斯对抗,不愿在俄欧之间打造新的柏林墙。
法国此举既在安抚俄罗斯,又在彰显其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话语权,强化其大国地位。俄罗斯则顺势推舟,缓解其地缘政治危势。
乌克兰危机不可能短期解决,因为乌克兰有俄罗斯恐惧症铁定要加入北约。加上美国因素的存在,俄罗斯与欧洲的博弈将是一个长期痛苦的过程。
欧洲政治上的困扰或许有个脱敏的过程---譬如默克尔和奥朗德与普京关系的缓颊。但欧洲的经济困局,却无解决办法。欧元区目前陷入通缩势态
,欧洲央行在是否实行更全面的量化宽松政策上表现得犹豫不决。曾经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9日再次爆发政治危机,该国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宣布提前大选,市场担忧极左领导人上台,加之原油价格的影响,该国股市迎来1980年代以来的最大跌幅。人们担忧,新一波的欧洲经济危机将重来?
与此同时,欧元区内部也发生了内讧。德国总统默克尔批评法国和意大利改革不力,遭遇两国反弹。法国甚至要求默克尔“闭嘴”。
和美国复苏、中国调整相比,欧洲经济政策设计缺乏效率,执行力更难以和日本相比。在此情势下,这个庞大经济体内部的紊乱正在前所未有地掣肘着其走出后危机的困境。
可以说,无论在地缘政治还是经济复苏上,欧洲都彷徨在十字路口。欧洲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路径,现在似乎还没有更好的答案。(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后一篇:卢布跳水与全球地缘经济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