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款保险制度的有限“保险”与常态风险

(2014-12-01 09:20:50)
标签:

杂谈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如果银行破产,存在银行里的钱只有50万元有保障?27日有消息称,人民银行召开系统内的全国存款保险制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省级分行领导到京参会,研究部署于明年1月推出存款保险制度。(28日《南方都市报》)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的“标配”。只要是市场主体,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在市场中博弈摔打,都有可能随市场沉浮,甚至被淘汰。自然,银行也不可能稳赚不赔。
    中国银行业有些特殊,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时候,国家不可能让其破产倒闭。后来,国有银行通过市场化改造,变成了股份制银行,再后来“狼来了”---更多所有制形式的银行,来中国市场“混”,必须要有一个适应市场丛林化的制度平台。
    金融业攸关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对于银行业的市场开放,决策层实行轻重缓解的改革节奏。对于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拥有国有基因的股份制银行,国家还是为其提供了一层市场保护的防火墙。因而,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自1993年首次提出后,虽然呼声很大,但一直只是酝酿而没有实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亮点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而在此之前市场只是起“基础”作用。这意味着,银行业也要适应市场化生存,应对逻辑上的破产和倒闭风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和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今年是强改革之年,银行“两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存款保险制度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一制度也将使银行业进入风险生存的新常态。
    由于这一制度酝酿了21年,制度文本可能早就完备。按照程序,还会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出台。
    不管如何,这一制度带来的银行业新常态,对商业银行和储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首当其冲就是要有风险意识。对银行而言,国家不再托底,少了来自政策面的风险防火墙,要生存就必须顺应市场规律,熟悉市场竞争,用好的经营与服务,赢得市场和储户。那种粗放式服务加乱收费以及紊乱食利差的生存方式可能要改一改了,配合公权力放任影子银行规模的凝聚利润模式也不可持续。
    多年以来,银行都是最赚钱的行业,舆论场甚至调侃为“小狗当银行都能赚钱”。这不合市场常态,尤其是在中国宏观经济呈现下行趋势的情形下,银行应该和市场变化有逻辑性的共振,而非不管市场变化而稳赚不赔。
    利率市场化改革也给银行敲了警钟,在互联网金融和民间融资灵活的利率指挥棒下,银行船大难随市场调头的颓势亦逐渐彰显。可以说,银行业高盈利模式已经到了穷途末路,通过市场终极的破产倒闭倒逼其市场化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虽然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细节还不明晰,但舆论场纷传银行破产后会给予储户最高50万元的保障。对广大储户而言,务必要提高理财风险意识。譬如要选风险较低的银行储蓄和购买理财产品,而且要分散存款,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有就是,对于高利率理财产品,也要注意了,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的。
    存款保险制度,主要是给予存款者的保险,但这种保险的保障不是无限的,只能是有限的。这也体现了市场主体间双向、互动的契约性原则,对存款者而言,有助于涵养行为与责任逻辑匹配的风险意识。这,也是市场原则在金融业的基本折射,银行与储户都要适应这种新常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