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棍节”尴尬:“羊毛”出在消费真身上?

(2014-11-11 09:48:27)
标签:

杂谈

“光棍节”尴尬:“羊毛”出在消费真身上?

“双十一”前,质检总局扮“神秘买家”抽检电商产品网购100%羊绒衫,一丝羊绒也没有。

“双11”--“光棍节”,电商的狂欢,网购者的烧钱游戏。这个只有在庞大中国才可能发生的市场消费盛宴,彰显着信息时代中国市场的活力。可是,这个节日

正如它的戏谑意味一样,也充满着许多的非主流不确定因素。譬如质检总局的网购神秘行动,网购所谓100%的羊绒衫,竟然一丝羊绒也没有。

质量无保障!这是电商时代的大问题,虽然电商平台上的各商家承诺所谓的“7天退货”云云。怎么办?质量问题虽然遏止不了网购的消费生活方式,但若长此久往,却坏了中国电商的市场名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尤其在中国电商创造阿里巴巴世界创富奇迹的时候,中国电商切莫染上过去30多年来“中国制造”所贴的假冒伪劣商标。

市场消费链条,各端交易属于利益共同体。因而,从生产、销售到消费各环节,只要讲规则守信誉,终端消费者并不在意“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逻辑。无论实体店消费还是网购行为,生产与消费的利润来源还是要靠终端消费者。

但是,若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名不副实---即如所谓100%羊绒衫,玩的是片儿汤的虚假噱头,这样商品纵然卖得再便宜,也坏了公平交易的规矩,犯了好买好卖的常识大忌。消费者不能容忍“羊毛”(没有羊毛和羊绒)出在消费者身上。

质检总局介入适当其时。监管机构要有所作为,让网店上的那些非法营销商不能搅水“双11”,不可“趁光棍节打劫”。当然,除了羊绒产品外,其他网购产品质量也不容忽视。即如质检总局的报告,在其抽查的主流电商502个批次七类产品中,竟然有近三成不合格。皮鞋、毛绒布制玩具、羊绒针织服装、背提包、休闲服装、移动式插座和室内加热器等7种产品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均在30%以上,其中不乏名牌大牌身影。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之。但是网购世界,和实体市场不同,尽管网购商品的质量是成建制的,但又不能通过简单的方式将孩子和洗脚水一体倾倒。所以,质监局或其他监管部门,可以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未必周延,这是互联网时代监管部门面临的普遍难题。值得一提的是,网购消费者的心理,和实体消费心理尚有些微差距---网购消费,追求的是便捷、便宜和购物的满足心理,对于商品是否需要质量如何,反而淡化了。正如媒体所报道的,有些网购者,家中堆满了网购商品,甚至有很多都没有拆封...在此情势下,监管者像实体市场那样的监管模式(实际上也做不到),可能还会出力不讨好。

如何破解网购时代的产品质量与监管乏力?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擒贼先擒王---网络商户可以打游击,但电商平台却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让电商平台对载

体上的商户承担网购消费的连带责任,商品质量出了问题,消费者可以向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投诉,若前者不作为,监管者可以介入,让其承担商品质量责任。

对电商而言,通过对网商收取保证金和取消交易资格的办法很管用。关键是,在电商竞争十分激烈的现实下,很多电商不愿意这么做,怕商户流失---若通过有序

的制度约束,全覆盖到所有电商平台。网络商铺也无可选择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模糊地带,只能老老实实地提升所售商品质量。销售者的规则意识也会传导至生产者,从而形成各环节都规矩的网购销售链。

至于电商平台,譬如阿里巴巴,总不敢以身试法吧。否则,不管中国、全世界都盯着它呢。

其二就是消费者理性网购心理的塑造。网络购物和实体购物一样,应该是缺什么买什么,而不要盲目消费,变成败家“爷们”和败家“娘们”。消费行为的不理性无节制,体现的是人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网民们,谁也不愿意成为不健康的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