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据美国媒体8月12日报道,好莱坞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在家中死亡,终年63岁。
世界再无那个一脸喜感的罗宾。他夸张的表情,搞笑的动作,都在他主演的一连串喜剧电影中成为欢乐观众的标准范式。在好莱坞喜剧电影中,他是独具特色的一个,尤其是《博物馆奇妙夜》系列,已经成为老少观众咸宜的经典之作。他的喜剧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干净清爽,不染暴力色情,这在并非主流的好莱坞喜剧电影中,可谓独树一帜。
罗宾走了,走得很突然。也让人觉得惋惜和不解,这样一位全球知名的喜剧影星,又何以患上忧郁症?
的确,作为圈外人,我们很难洞悉罗宾的内心世界,只是习惯欣赏他带给我们的欢乐。其独特的经历与繁重的工作压力,或许是其身心交瘁的主因。所以,他是欢乐别人独尝忧郁的人,他职业选择决定了他的命运。
回顾罗宾的生活经历,你会发现。他年轻时代曾经吸毒和酗酒,1980年代他戒过毒,2006年酒瘾发作再次回到康复中心。此外,他的身体也很糟糕,5年前曾经做过心脏主动脉替换术。
可以说,不良嗜好自有其因,当然也其意志和心力,也是极大的痛苦和考验。此类不良嗜好,在演艺圈也许并不过分,但是一旦发酵出公共效应,对于演员形象的打击也往往是毁灭性的。也许罗宾并未因此影响他的演艺事业,但无疑会带给他持久积累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此外,糟糕的身体状况,以及好莱坞喜新厌旧的残酷竞争,也让罗宾难以承受。
观众们发现,罗宾是个勤奋的人。虽然他年过六旬,但是近年来一直还在坚持出演影视剧。但是,其影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每个人都难以接受人生辉煌到平庸的坠落,不管他是政治家、艺术家抑或平民百姓。只是,大部分人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强迫自己顺应现实。很可惜,喜剧明星罗宾恰恰缺少一颗大心脏---也许是因为他做过心脏手术,也许是他将欢乐奉献给观众,留给他的只有忧郁和脆弱,也许两者都不是或兼而有之。
罗宾之死,给活着的普通人以观照喜剧明星的新视角。他们看上去也许是快乐搞笑的,但那只是娱乐别人的表象,他们的内心或许处于极度的挣扎或痛苦的煎熬中。喜剧大师卓别林也患罹患抑郁症,坊间甚至流传着这样的笑话,他去找医生说:“医生,你能不能治好我的抑郁症呢?我很不高兴。”医生说:“为什么不去看小丑的演出呢,我保证你看完之后会开心的大笑。”“但是,医生,我就是那个小丑。”
英国笑星“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也是一位抑郁症患者,甚至连好莱坞喜剧明星金凯瑞也曾发出这样的慨叹,喜剧才能来源于绝望...据说“无厘头”喜剧明星周星驰,在生活中也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
喜与愁,哀与乐,与其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倒不如说是浅尝辄止的表象。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的演艺作品,需要演员们用哀与乐再现生活场景,以便让人通过娱乐与审美的方式去缓释生活压力。但演员者,尤其是喜剧演员,哪怕他有万般煎熬和无尽痛苦,也要顺应角色,用职业精神掩盖个体心理感受。这种两极的情感体验,若长此以往,对人造成的身心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美国完善的精神康复体系下,罗宾依然选择死亡。这对中国演艺界也是警示,不要以为演艺明星都是风光无限,他们也有作为人的脆弱和来自职业病的困扰。关注包括演员在内的所有人的身心健康,通过专业的康复机构消解心理压力和烦恼,政府与社会都应重视起来。
最后用奥巴马总统的哀悼作为结语:“罗宾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被他逗笑,又被他惹哭...,都从他身上得到了欢乐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