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被间谍门撕而不裂的大西洋关系(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这个世界煞是有趣。即使是最亲密的盟邦,也可能存在不信任,盟国间的间谍案,再次在大西洋两岸掀起波澜。德国一位情报人员,涉嫌向美国提供相关机密文件而
被逮捕。双料间谍,在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在德国活生生上演了。值得一提的是,这起间谍案并未多少玄奇惊险的桥段,而且交易廉价的间谍事件。据来自德国调查
部门的消息,这位双料间谍提供给美国的情报是德方调查美国对德监控的机密文件,200多份文件只换来2万多欧元的报酬。
但越是如此,这起间谍门事件越显得吊诡和尴尬。首先,这是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的延续,据斯诺登的曝料,美国对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电话一直在监控。不仅如
此,其他欧洲领导人的通讯也处于美情报机构的掌控下。对此,欧洲大光其火,还以推迟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作为报复。其次,德国一直
在敦促美国不要对其总理和政府机构实施间谍行为间谍行为。但美方未置可否,对于德方提出的两国签署“互不监听协议”的要求也予以拒绝。
更惊爆的是美媒曝出的“五眼联盟”。据《华盛顿邮报》披露,除美国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系”国家签有“免监听”协议外,包括法德以色
列日本等在内的190多个国家个地区,都被纳入美国情报部门的监听范畴。美国虽然否认“五眼联盟”的存在,但对德方的愤怒给出了不疼不痒的答案,需要时间
修复美德关系。
当德国举国沉寂于该国球队以7:1屠戮东道主巴西的狂欢时,双料间谍门事件,让德国政媒和民间宛若吃了一只苍蝇。正在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如
果报道属实的话,这会是一个很严重的案件”,“这将是明显地违背了我所认为(德国与美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这位具有亲美立场的“铁娘子”,看起来即无
奈又愤怒----间谍案不是属实,而且是一曝再曝。美国驻德大使,连续被德外交部约谈。
包括德国媒体在内的欧洲媒体,认为这是二战后最严重的间谍案,不仅影响美德互信,也对美欧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而据德国《明镜周刊》的报告,超过半数的德国民众认为政府决策应该脱美自主。69%的民众认为,美德“盟友”名存实亡,他们对美国已经“丧失了信任”。
经历主权债务危机考验的欧洲,德国作为主心骨和主引擎的作用彰显。美国对欧洲主心骨“锲而不舍”的监听行为和间谍渗透,让其他欧洲国家也不寒而栗。所以,
美德关系因为间谍门事件变冷,美欧关系也会受到波及。在斯诺登事件之后,德国双料间谍事件,无疑伤害了大西洋两岸的同盟关系。
抛却同质文明和价值观纽带作为核心的美欧同盟关系,美德也好美欧也罢,就地缘战略和利益诉求而言,其实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博弈关系。在朋友和利益的辩证关系
中,美德与美欧关系,残酷地演绎了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一说为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那句政治名言:没有永恒的敌人与朋友,只有永恒的利
益。默克尔没有铁血宰相的血性,也没有德国足球队的沉勇,作为世界第四经济强国,在世界乃至在欧洲,德国都有政治上的短板,并非全球意义上的政治大国。在
信息情报收集与地缘安全上,德国和欧洲都离不开美国,尤其在乌克兰乱局和俄罗斯强势的地缘政治压逼下,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依然是维系德国和欧洲安全的体制平
台。
值得一提的是,小布什时代,对于他强势发动的伊拉克反恐战争,欧洲曾经分裂为阵营鲜明的新老欧洲。作为老欧洲的代表,德国与法国站在一起,形成了反美联合
阵线。但是英国和新加入欧洲的东欧国家,则形成了支持美国入侵伊拉克的阵营。现实证明了“老欧洲”的正确,但随后的萨科奇和默克尔却一改他们的前任立场,
成为笃定的亲美派。所以,大西洋两岸,美国依然是稳固的核心。只有英国对欧盟的若即若离,不存在德法和欧洲对美国的彻底独立。
大西洋两岸关系,因为乌克兰和俄罗斯变得更为紧密。斯诺登让美欧关系产生了尴尬,德国间谍门则让美德关系产生怀疑,但也仅止于此。相对于俄罗斯这个大抵,大西洋两岸的龃龉只是“人民内部矛盾”,美欧关系撕而不裂。(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前一篇:大西洋两岸如何摆脱间谍门滋扰
后一篇:“烛影斧声”与两宋皇帝传承之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