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养老金的全民焦虑冀多元投资破局
根据人社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情况》,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总额为29930亿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总额为3124亿元,这就意味着,截至去年末,有近2.7万亿的养老金“空躺”在账户上。(7月6日《华夏时报》)
虽然不处高通胀期,缺乏多元投资渠道的养老金,靠存银行增值也不靠谱。据悉,躺在银行账户里的2.7万亿养老金,过去十余年缩水8000亿。因而,养老金缺口与缺乏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被舆论场高度关注。但是对于养老金入市,早在2011年,证监会、人社部等多部门就曝出养老金上市的信息,坊间一度疯传养老金上市方案已定。
但此类信息更激起强烈的舆论反应与民意质疑。也无怪乎公众的强烈反应,中国股市实在是太不争气,这一虹吸资金的黑洞不仅将广大散户套进去,也使诸多资本大佬在股市沉沦。在此情势下,舆论场最流行的就是,不能把国人养老钱和血汗钱投入到希望的股市中去。所谓---救市可以,就是不能打养老金的主意。
中国股市的改革进入关键期,资本市场的转型正在进行中。也许是基于股市改革震荡的现实,养老金多元投资的路径也没有多少进展。养老金放在银行里,保险但经不起通胀的侵袭,养老金缩水的“安心”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安慰。而且,伴随着中国股市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人们由对养老金入市的焦虑,变成了养老金投资无门的担忧。
现实是,养老金改革的顶层设计尚未完成,养老金入市的多元投资破局也缺少制度化支撑。在此情势下,养老金投资渠道的拓展,还处于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进行试点式践行的阶段,譬如广东将富余的1000亿元基础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统一运营,去年的收益率为6.2%,跑赢了同期2.6%的通胀率。这一收益率和流行的互联网金融收益持平,这给了养老金多元投资以莫大的鼓舞。
但广东的情况大幅复制的难度也很大。因为从全国的情况下,大部分省市(区)的养老金统筹在形式上,养老金收缴并未统筹到省级单位,而是分散到2000多个县级区域。这样的点状分布,很难实现统一的集中投资。而且,星火燎原式的碎片化投资是不现实的---若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监督,散布在地方的养老金还会成为“唐僧肉”,有挪用和被贪污的风险。
更要者,养老金基本覆盖全民有了制度性保障,但是这一制度的惠民性还处于画地为牢的阶段,远不适应人口大流通的现实。若全国养老金不能实现全国联网,而且各地存在缴交差异,养老金投资的意义是减损的。
所以,养老金是否足额实现养老为公众焦虑,养老金应该有所作为且须增值保值也是人们所期,但不管是忧是期,养老金最终用到养老上,体现老有所养的民生要义。
故而,全民关注的养老金问题,亟需系统化厘清,多元化求解,才能消民焦虑,契合民愿。其一是实现养老金统一缴交和统筹流动,让养老金动起来,摆脱区域阻滞,实现养老金随人员流动。其二是通过制度性设计,对养老金多元投资设定比例门槛,明确风险责任,审慎规范养老金投资,并对投资主体给予全流程风险监控。其三是养老金多元投资应该公开透明,让公众随时了解投资收益和风险。
养老金第一要安全,第二要保值增值。值得一提的是,多元投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市场化和公共性绝对不可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