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倍经济学”还能走多远?

(2014-03-22 07:53:07)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洋商报文集

本文为南洋商报专栏稿,刊于21日

(本文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日本引起东北亚乃至全球关注的,不仅仅有和中韩两国的冲突,还有日本人为之自豪的“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去年让日本经济摆脱多年迟滞状态,也成为安倍在内稳固政权和外交公关的政绩。但“安倍经济学”一年过去,日本人的评价如何呢?《朝日新闻》3月18日报道,朝日新闻社近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近8成受访民众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没有发生变化。
    这并不奇怪。“安倍经济学”被称为日版的“量化宽松”。安倍首相最功利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日元贬值,这种货币政策的确立竿见影,但对民生而言,并未享受到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
    长期通缩迟滞没有活力的日本经济,遭遇“印钞机”刺激,日本经济陡然兴奋起来。但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畸高主权债务(日本政府债务为GDP两倍)的前提下,靠海量的经济刺激计划(5万亿日元),让本国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即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其量化宽松政策也是见好就收(QE从今年1月起逐月减少并预期在年内退出)。
    “安倍经济学”却是一个相对长期的量化宽松,却不得不面对财政安全和经济增长相互矛盾。经济刺激计划过长过猛过量,将会引发债务危机的风险。安倍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难以抉择的死结,因而采取了一种并不调和的首鼠两端之策。一方面,日本政府在节流开源。即计划在2014年度减少赤字金额4万亿日元,2015年前把基础财政收支赤字减少到2010年度的一半;此外就是今年4月份将消费税从5%提高到8%,以增税涵养财政收入。
    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又会大幅提升日本政府的债务水平。既要推高通胀,又要维持低利率;既要财政安全,又要以债求长...“安倍经济学”从一开始就遭遇国内外专业人士和媒体的质疑。
    和中国一样,日本的经济引擎也无外乎投资、出口和内需。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美元升值势在必然,大量资本也会流向美国(“脆弱五国”可为镜鉴);日元贬值固然会提升日本出口竞争力,但资源能源匮乏的日本进口成本也会增加,两相抵消即使不归零,对日经济造成的影响也是可期的。再说内需,日本市场狭小,加上消费税提升的影响,将会抑制日本人的消费愿景。
    和美国相比,日本缺乏美国市场的全球导向作用,日元也没有美元那样的影响力;和中国相比,日本不仅缺乏国家意义上的动员能力和政策引导力,更缺少有潜力的国内市场;和欧盟相比,日本又缺乏抱团取暖互相帮助的统一合力...更悲哀的是,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效率的制造业,在被几个财阀过度消费之后变得毫无竞争力。今日世界,美国信息产业引领世界潮头,中韩企业的世界影响力后来居上,曾经的索尼、三菱和丰田,其市场感召力还有几许?
    任何经济政策有持续性并让民生享受福祉才有意义。“安倍经济学”显然没有这种持续性,而是陷入了穷途末路。(作者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