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蓝天白云也是软实力

(2013-12-11 04:44:57)
标签:

杂谈

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落地。12月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历时两年多,共同制定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在发改委网站上正式对外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12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
    雾霾天气成了社会热点话题,有张照片让人震撼。一张是北京雾霾天气中戴着口罩的女孩,一张是1953年伦敦雾霾沉沉中戴口罩的女孩。面对极端的雾霾天气,人是有应急作用的,但人却又是渺小的,只能被动防御。
    60年一个甲子,当年雾都伦敦的恶劣天气今日弥漫于中国上空,这就是现代化的轮回?现代化若走不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这样的现代化代价忒大了,也太得不偿失了。遗憾的是,中国似乎在走这样的路径---但《战略》的出台,还是让人感到欣慰,中国必须要有所行动了,若持续减持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极端气候的侵袭就是常态的,蓝天绿水将远离我们而去。如此现代化,即使拥有强大的硬实力,又能如何?当“软实力”成为中国流行的名词时,不得不说,蓝天白云也是“软实力”,而且是攸关国人生存的最大软实力。
    刚有消息报道,辽宁省针对该省空气质量考核办法,对8个市开出“雾霾罚单”,省会沈阳市被罚款3460万元,海滨城市大连也被罚160万元。虽然此次“雾霾罚单”只有些微的五千余万元,但意味深长,警示各地发展不能忘了蓝天白云,否则就是环境治理不力。当然,这还只是地方治理的策略之举,中央层面的《战略》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才能激活各地发展不忘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
    从伦敦的经验看,雾霾天气是可以治理的;从欧盟的现实看,青山绿水是可以再现的;从美日的治理看,蓝天白日是可以重来的。有了《战略》的顶层设计,有了地方上的环境考核,笼罩中国的雾霾天气也是可以被有序治理驱散的。
    当下的任务是,抽象原则的《战略》变转化为现实的体制机制,形成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以及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通过有序的管理考核监督来落实践行。《战略》部署下去,落实开来,才有意义,否则就是空洞的文本。
    “绿色GDP”流行了很多年,但从雾霾天气来袭观之,“绿色GDP”被证明只是出现在官方会议和红头文件中的一个口号。《战略》执行,其实就是给“绿色GDP”保驾护航,让发展真正“绿”起来---绿色环保的GDP,其实谁都明白,就是拒绝污染,对自然环境不能竭泽而渔,对高能耗高污染但又高收益的产业说“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政绩考核上。若《战略》将“绿色GDP”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并将官员升迁和当地环境挂钩,将发展质量和天蓝水绿结合起来。相信各地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会有大幅提升,各地官员落实生态文明的执行力会大大提高,“绿色GDP”的容量和增量也不是问题。
    现阶段雾霾治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力,而执行力表现在各层级的行政力量上,激发各级政府的治理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是当务之急。否则,《战略》再完善也会遭遇各基层的基层“策略”阻滞。要基层的“策略”变成《战略》不打折扣的执行力,当然要从顶层设计上扭转已成惯性的政绩考核,让各级官员从GDP迷信中走出来,涵养其生态文明的信仰。即让那些创造“绿色GDP”的官员们在仕途上有发展,政途上充满愿景。
    蓝天白云和绿水,是生态文明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条件。文明的发展,财富的凝聚,都应在环境许可的范畴内,硬实力要有,软实力也不能忽视,软硬调和,才是和谐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