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0亿治理还京津地区“朗朗青天”?

(2013-10-15 04:47:12)
标签:

杂谈



    近日,中央财政安排当年预算50亿元,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蒙晋鲁六个省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该项资金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按上述地区预期污染物减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浓度下降比例三项因素分配。本年度结束后,中央财政将对上述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根据实际考核结果再进行奖励资金清算,突出绩效导向作用。(14日《财政部网站》)
    去冬今春,雾霾弥漫,中华大地因为空气污染近三分之二的国土难见“朗朗青天”。今年十一长假,本是秋高气爽、碧云长天和黄花满地的好季节,可京津地区又见雾霾涌天。伴随北方地区已经来临的第一场雪,东北、内蒙和甘肃不得不提前进入供暖季,煤烟煤灰注定会使雾霾天气更多更长。凛冽的寒风,也会将煤灰污染冲向京津地区,并伴随着当地供暖季的来临,拥堵道路上排放的汽车尾气,在京津地区形成浓厚的污染气团,成为雾霾天气的渊薮。可以说,雾霾来袭,京津告急,华北告急,黄淮告急,中原沦丧,江南不保...
    京畿重地,财政部安排预算50亿,用于周边六省区的大气污染治理。50亿元能否还京津地区“朗朗青天”?答案不得而知,但给人以愿景,因为污染治理有“干货”了,而非以往的文件宣示和大会传达。没有投入,治理污染可谓一句空话。也许这50亿元是杯水车薪,但总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些问题。毕竟,各地环境治理的短板就是投入少,缺少钱,因而各地对于污染治理缺乏积极性。有钱给钱,各地没有理由在污染治理上执行乏力。
    而且,50亿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分配,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奖励补贴。治理得好,中央财政奖励就多;治理不到位,中央财政补贴就少。既然是绩效考核,亦可以对治理不力的地方予以处罚。
    污染需要投入,而且是高投入,这是污染带给人类的教训。而且,人类还在不断地重蹈覆辙,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发展中国家乃至工业化迟滞的发展中国家,都明白“先污染后治理”的不经济性,但后发国家还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功利诉求,将这种“不经济性”进行到底。中国,已经尝到这种“不经济性”的恶果。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只要循着“边污染边治理”的逻辑以求亡羊补牢之效。
    治理污染,必须要有海量的资金投入,但资金投入未必能够彻底治污。环境治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首先是全社会对环保理念达成共识,尤其是政府不能叶公好龙,更不可三心二意;而民众则要从传统的生活方式升级到环保的生活方式上,譬如出行方式多乘公交而非依恋私车,更莫要为了虚荣面子购买大排量汽车,亦不可以以节俭名义而开尾气排放超标的“老爷车”。一些农民朋友,也不要在夏秋两季烧秸秆以图收种省事。
    其次是产业政策的更新。勃发的中国汽车产业,当然也要从无节制的市场功利中走出来,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北方传统的燃煤供暖模式,高能耗的煤电企业,再也不能按照现行模式进行下去了。产业政策要更新,高污染企业要关停并转,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三是制度性的防污治污。按照中国权力运行模式的特点,将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并加大权重,和官员本人的进步成长挂钩,最能激活各级政府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紧迫性。然后加大中央财政治污专项资金的投入,强化公共监督在治污中的倒逼作用,才能形成政府、民间的治污合力。
    其四是借鉴西方环境治理的经验。雾都伦敦,曾经发生毒雾致人死亡事件,但英国经过长期治理,伦敦污染不再。西方人能够做好的事情,中国人同样可以做好。
    50亿元也许治理不了京津地区的污染,但中央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治污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并且进入有效治理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