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价罚金杀向垄断乳企的市场警示

(2013-08-08 07:45:52)
标签:

杂谈

 

    国家发改委7日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惠氏、贝因美、明治等3家企业因配合调查、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被免除处罚。(8月7日《新华社》)
    白酒行业反垄断,天价白酒价格降下来;6家乳企(外资)同样遭受反垄断杀手锏,罚金高达6.7亿元,相当于其销售额的3%-6%。面对巨额罚款,不同的乳企有不同的表现,按照发改委的说法,不配合调查和整改的合生元被处上年销售额6%的罚款,约1.6亿元。提供重要证据的惠氏、贝因美、明治公司免处罚。
    有些乳企面对这波反垄断调查,主动降低乳品市场价格,算是给消费者一个交代。反垄断,是全球市场普适做法;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避免一个或几个企业主体垄断市场,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欧美市场,微软和苹果都因涉嫌垄断遭受过更为严苛的处罚。处罚是警戒也是棒喝,提请那些市场大佬,不要得意忘形,既要既要同行业公平竞争市场的发展机会,又不可依傍市场份额之利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无可奈何和无法抉择的市场利润。
    中国有反垄断法,谁垄断调查谁和处罚谁,无可置疑。但对于上述知名乳企的处罚,也激起了相当的市场波澜。在国内乳业不争气,洋乳品牌也曝出“有毒”的市场信号下,国人对于乳品市场的信心降到了冰点。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化,又决定了乳制品已经成为国人离不开的日常用品。面对因市场垄断而被处罚的知名乳企,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有些错乱---以为是这些乳品因为“有毒”和其他质量问题才被处罚得呢!
    只要和质量无关,知名乳企被罚反而让消费者淡定下来。在全民争抢外国乳粉,美欧澳新和香港等境外市场纷纷对中国消费乳品限购的尴尬下,国人已经形成了变异的乳品消费观---价格高一点不是问题,只要没有质量问题。
    这种不正常的消费观念,是主要外资乳企在华价格垄断的主因。据分析,无论外资乳品还是进口乳品,所有成本加起来都不过100元左右。在国内品牌缺乏公信的情况下,外资乳企就成为引涨国内市场价格的兴风作浪者。据发改委方面的报告,前年雅培领头涨价,其他外资品牌跟涨,去年美赞臣领头,其他外资跟涨。外资乳企形成了随涨就市的市场默契---主导国内乳粉价格,销售者在市场上心照不宣,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价格联盟。对消费者而言,在进口奶源受限的情况下,只好选择外资乳企的乳粉。而且,这些乳粉的价格越高,若和进口乳粉价格相当,反而更具市场吸引力。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言,发改委对6家乳粉企业进行垄断调查,对其限制竞争行为予以处罚,自然是符合市场理性,也得民心的。但是,任何市场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百舸争流的市场竞争局面固然好,但也要看市场环境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市场主体能够参与到市场竞争的丛林中去。就中国乳业市场而言,就是中国国产品牌和乳企,产品质量能否让消费者放心,能否和外资乳品品牌一争高下?偌大中国市场,只有数个外资乳业品牌行走于“市场江湖”,不形成垄断价格才怪。
    当进口乳品也像国产乳品一样“有毒”,当外资乳企出现价格垄断,最焦虑的是消费者。他们必须要消费乳品但有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品牌的乳品,这是最大的尴尬。公众担心的还有,处罚了价格垄断的外资乳企,宣布了“有毒”的进口奶,国产乳企同样还是扶不起来的刘阿斗。
    中国乳企市场,正本清源还有待时日。
(本文刊于8日燕赵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