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合亚太制衡中国的“TPP”壁垒
(2013-08-05 04:04:25)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7月15日至25日,第十八轮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大会在马来西亚东部城市亚庇举行。以美国为首的11个国家的代表、学者和非政府
组织出席会议。谈判本身就是冗长的讨价还价过程,每项议题都面临着复杂的博弈过程,要达成共识很难。本次谈判涉及29个领域,据马方透露的信息,对于一些
谈判中敏感问题需要各方充分酝酿与讨论,尤其是原产地和知识产权问题,是谈判的难点。
美国并非TPP的发起国,但美国一旦介入,TPP就变得复杂起来,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而延伸至地缘政治层面。日本的加入和中国的缺席,更突显TPP
成为美国重返亚洲和亚洲再平衡战略的补充。就此而言,TPP就从区域经济合作异化为中美两强在亚太区域的博弈手段。美国主导下的TPP,若最终谈判完成,
亚太区域就形成了一个经济总量高达2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40%)、贸易总量占全球3成的自贸区。
在APEC框架下,TPP是亚太国家谁也绕不过去的坎。如果TPP定位全面开放,APEC成员应该都参与谈判,最终区域多赢,TPP自然居功至伟。但
TPP由美国主导,而且设定的贸易原则突破了自贸区的例外原则。关键是,美国借TPP主导亚太区域经贸规则,深度介入东亚并成为东亚经贸一体化的领导者。
这是中国观望和排斥TPP的原因。TPP和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互为表里,加深了中美两国间的互疑。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国
家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缺席的TPP是不健全的,也无法真正实现区域经贸互利多赢的目的。可以预见,一个对中国贸易隔膜的TPP,或许可以消减中国的
贸易实力,但区域国家也受连带影响。
TPP对美日却是利大于弊。美国既可掌控亚太经贸主导权,又能削弱中国在域内的贸易力量;日本加入TPP虽然在农业上有损失(约为11.69万亿日元),
但可以强化美日政治经贸同盟,强化在亚洲的领导地位,降低中国影响力。因而,加入TPP对美日两国是战略性的,但对东南亚国家而言,却有得有失甚至是得不
偿失。
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始启动。2012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现在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投资方面,2012年
中国在东盟的投资较2011年增长52%,双向投资额达到1007亿美元。TPP让东南亚国家陷入两难,既要维系和美日的关系,又要兼顾对华经贸合作,无
论政治外交和经贸合作,东盟国家都不愿意在中美间选边站。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启动,虽然全面建成尚待时日,但相较于TPP更为艰难的谈判过程,东盟国家将
宝押在TPP上,前景不明,未来不确定。
东亚的另一贸易大国韩国也未加入TPP,而且对华贸易依赖高于20%。由于韩美FTA去年3月生效,美国也期望韩国加入TPP,但朴槿惠政府对此相当谨
慎。因为韩国也在和中国进行FTA谈判,而且不希望加入TPP损害同中美两国的关系。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曾说“早在30年前就有人分析称,韩国将成为
夹在美国和中国这两头‘大象’之间的‘蚂蚁’。”朴槿惠政府正表现出高于她前任的政治智慧,在同美国维系同盟关系的同时,也重视发展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
系,在双边经贸合作方面尤其如此。何况,韩国还有一个麻烦的朝鲜要靠中国去帮着处理呢。
亚太区域有各层次的自贸区谈判,TPP应成为最开放的一个。即TPP应该成为亚太区域的TPP,而不是美国或日本的TPP。事实上,今年5月份美国一位商务部副部长表态支持中国加入TPP,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亦强调中国必要时也可加入TPP。
TPP是亚太国家绕不过的坎,更是考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晴雨表。
(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