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颜祸水与红会重生

(2013-04-25 08:36:38)
标签:

杂谈

本文刊于25日山西晚报

 

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于5月中下旬,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并邀请社会公众同步参与。(4月24日《新京报》)
芦山地震,本是中国红十字会(下称“红会”)大展身手,释放慈善大爱的时候。但红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公众质疑,甚至是网友的谩骂。
红会其实很委屈,就近期和红会有关的“坏事”而言,其实都是子虚乌有。但公众宁信其有,说明红会公信力几乎消失殆尽。究其源头,还是由郭美美事件引起。郭美美炫富事件,至今快要两年了,但带给红会的阴霾不散。2011年、2012年红会募捐总额皆因郭美美事件而减少。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很无奈:郭美美3天毁掉红会100年。用俗语讲就是,红颜祸水毁掉红会。
消弭郭美美事件的悬疑,才能重建红会的社会公信力。芦山震灾,坚定了红会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的决心。这是好事,不仅对公众有了交代,也是红会自救的最佳方式。
态度决定一切,虽然红会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抗震救灾,但有了灾后调查郭美美事件的表态,相信公众对红会的坦白也会多一份理解。
在舆论多元恣肆的社会情境下,公众发言并非全都理性,甚至会暂时形成带有口水性质的舆论强力,但公众舆论并非不讲理。只要红会善对公众舆论的监督与批评,用实际行动做好震灾慈善,同时完全程序公开,人们最终会对红会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因此,此番红会在震灾中的尴尬遭遇,虽然委屈点滴在心,但这是红会应该承受的公共代价和必须付出的舆论成本。
世上从来没有无因果的爱恨情仇,红会公信力的丧失,看似郭美美的搅局捣乱,实际上是红会对公共慈善实施不到位的逻辑必然。中国慈善事业,刚刚起步,还在路上。作为有着官方背景的红会,对于公共慈善,沿袭的是惯性的思维模式,行动上也或多或少地染上了衙门作风,因而和公众期待严重不同步。在民意苏醒,网络监督绝不亚于西方社会的社会情境下,中国官本位化的红会,在舆论场中一切都显得不合时宜。再加上市场经济的侵袭,资本诱惑的滋扰,以及功利主义的迷惑,郭美美和红会扯上关系绝非偶然,而是有着“苍蝇叮蛋”的因果关联。
虽然红会的初步调查表明,郭美美事件和红会并无关系,但由于红会管理运作上的瑕疵,以及慈善程序上的不透明,挂体验舆论曝光的其他不良事件,公众很自然地将郭美美事件,视为红会系统性问题链的一个环节。不要抱怨公众的联想太丰富和不靠谱,实在是因为红会没有给予公众太多的坦诚公开。只要这一事件,还存在一丝一毫的讳莫如深,隐含着星星点点的晦暗,红会期望用一个轮廓性的答案来证明自己,公众舆论都会觉得红会是在文过饰非、在做糊弄公众的危机公关。
芦山震灾对红会是一道艰难的坎,既催生了公众对红会公信力沦丧的总爆发,也给了红会浴火重生的机会。跨过这道坎,不能将公众质疑和管理不善打包丢掉,而必须对过去的瑕疵进行清算,然后才会有一个全新的、透明的、充满道德血液的新红会。
中国的红颜祸水论,就历史的具体细节而言,的确如何;但放之于宏观的历史大视野中,红颜祸水不过是史家给统治者诿过卸责的借口。郭美美看似祸害红会的红颜祸水,其实她不过是揭开红会盖子的由头线索而已。红会的问题,还是内生因素所致,若其身正无暇,岂是一个郭美美所能祸害了的?
因而,红会要重建公信力,还是要从内因找起,通过革除顽疾、摒弃流弊来实现新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