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28日现代金报、齐鲁晚报
意大利搅局全球股市,亚太市场26日集体下挫,欧股开盘不利。受到外围市场的冲击,昨日A股反弹未能成功,上证指数失守2300点。不过,26日证监会却向市场投放重磅利好,备受关注的公积金入市工作已经启动,大资金进场预期升温。有分析认为,根据此前数据推算,住房公积金入市有望给A股带来600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2月27日《广州日报》)
中国股市很脆弱,低迷走熊的态势让人不敢有太高的愿景。公积金入市不是新新闻,而是旧消息。证监会一直再打社保基金和养老金的“主意”,每一次都引发舆论恐慌。
这种惊恐情绪,既是公众对股市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更主要的是中国股市的不争气。中国股市,一直存在着违规操作内幕萦绕和黑幕笼罩的尴尬情势。中国股市和市场的脉动不协调,而更像一个资金运作的局和资本虹吸的黑洞。正常的监管往往缺位,过度的干预则不时发生:不仅有政策市而且还有舆论市...中小投资者入市就被“套牢”,中国股市的苦乐年华中,苦的是中小股民,乐的是资本大鳄。
“一梦回到十年前”,是全体股民去年对中国股市最悲戚的评价。若中国股市的市场环境不改善,理性监管跟不上,市场乱局不厘清,公积金和养老金入了股市,血本无归虽不可能,但投资风险极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中国股市规范,公积金、社保基金入市自然是多元利好。一是给公积金、社保基金拓展了投资增值的渠道;二是也有助提振中国股市的信心,为疲弱的中国股市挹注信心;三是有助于培育和涵养大规模机构投资者,活跃中国的资本市场。
在欧美成熟的资本市场,养老金是可以进入股市的,公众舆论也很平静地接受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在中国,股市一日不规范,公积金和社保基金的贸然入市都会引发强烈的民意不满。更重要的是,如果相关部门基于部门利益和功利的“救市”心态,筹划公积金和社保基金入市,这样的动机带来股市的只是暂时的兴奋刺激,而不是对中国股市的真正救赎,更会导致民众越发的不安。
由于证监会多次提到公积金入市,公积金入市已经是旧闻新谈。因而,即使是证监会这次强调公积金入市工作“已经启动”,也未能在中国股市掀起波澜。27日的股市表现是,先是高开,继而震荡,上证指数依然艰难地徘徊于2300点。
很显然,公积金入市工作并不像证监会所想的那么简单,公积金实现入市,首先要突破现行法规的框架。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渠道只有三种房市: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国债投资、银行存款。不修法,公积金入市就是“违法”的。
“修法”需要时间,需要平衡各方利益,需要征求各方意见。基于中国股市的现状以及国人对公积金的关切,公积金入市之路可谓漫漫长远。公积金入市,目前看只是趋势和远景。
其实,从发达市场的经验和股市的发展规律看,用资金挹注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救市,那样或导致“漏船载酒泛中流”或催生更大的股市泡沫。健康的股市在于打造公开透明的机制平台,形成规范化监管和规则化操作的常态。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完善透明的股市,也要接地气和实体经济挂钩,脱离实体经济的资本市场炒作,越是金融产品创新,越是符合市场逻辑,也会导致虚拟泡沫,甚至爆发金融危机。
中国股市,先把自己的问题给解决了,再考虑公积金入市的问题。现实是,公积金的“势”救不了股市的“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