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媒体专栏稿,请勿转载
中美日韩四国权力架构都是新的,东北亚的地缘大棋局,也面临着新博弈。这个棋盘上对弈的新焦点,就是面临着朝鲜新的核试爆。朝核危机不是新问题,却是影响东北亚和平稳定的老痼疾。联合国联合国日前对朝鲜施放卫星通过了制裁的新决议,而且中国也投了赞成票,再次确认了这个地区最大的共识就是朝鲜半岛无核化。
新决议刺激了朝鲜,这个国家发誓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核试爆。而且,声言不会再有“六方会谈”。朝鲜的仇恨显然是对美国、日本和韩国发泄,但也有针对中国而生的挫折感。当然,朝鲜的态度也向来如此,总是走不出“放卫星---被制裁---核试爆----再制裁”的怪圈。在这个怪圈里,美日韩对待朝鲜就像打落水狗,同时指责中国偏袒朝鲜。即使这次中国投了赞成票,和美日韩三国站在一个战壕里,美日韩依然将中国看成是阻止朝鲜核试爆的“防爆器”。言外之意,朝鲜如果再次核试爆,中国依然要负相当责任。
更吊诡的,韩国罗老号火箭经两次失败后发射成功,举国欢庆。虽然韩国没有像朝鲜那样有核试爆的“前科”,但发射火箭的时机亦过于巧合,无疑带给朝鲜更加的刺激,让其感觉联合国对半岛南北的实施不公平的“双重标准”。这可能会更加强化朝鲜核试爆的决心。从逻辑上看,韩国发射罗老号获奖,可谓朝鲜铤而走险的催化剂。
朝鲜的莽撞和不按规则出牌,国际社会总是制裁为主但收效寥寥;韩国的发射火箭则在有条不紊中屡败屡试,成功之后国际社会默认其自动成为航天大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朝鲜射星核试,不过是以攻为守的“表演”。这个国家咄咄逼人的挑衅,更像是吸引东北亚各方注意的幼稚行为。所以,评价朝鲜核危机对东北亚地缘政治形势的危害,并不在于朝核危机本身,而在于这个地区的核竞赛及利益各方的连横合纵。
现实是,韩国成功发射卫星,日本也会借口朝鲜危机蠢蠢欲动地发展核武器。相比朝鲜粗糙的技术和疲软的国力,如果没有国际社会的约束,日韩两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核大国。石原慎太郎曾经宣称日本一夜之间可成核大国并非浪得虚言。
可怕的是,日本的安倍新政府正在忙着修宪,期望给予日本自卫队以国家军队的权力。而且,日本政府似乎有很多修宪的理由,朝核危机是一条,中日中韩岛屿之争也是一条。而日本用核子威慑中国的意味更加强烈,去年年底,日本《朝日新闻》亦援引美国情报机构的一份报告称在2030年,随着美国影响式微日本为了自保可能会发展核武器。
可以说,东北亚地区已经浮荡着危险的以太空和核武器为核心的军备竞赛。东北亚地缘棋局,处于危情势态,就像《时代周刊》所评,今日亚洲局势如一战爆发前的欧洲危机四伏。
国际社会已经习惯了朝鲜胡闹式的核试爆。而且,由于朝鲜宁边核设施离中国国境只有二十多公里,朝鲜核试爆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因此,中国的无核化政策底线最坚决,投了对朝制裁的赞成票也是真实的战略昭示。从当前的态势看,美国远在太平洋的另一方,韩日谴责朝鲜的同时给本国军备提升积聚道德力量,甚至还挤压中国对朝施压。在东北亚的地缘博弈棋局上,中国的角色最尴尬,也最委屈,不仅承受着朝鲜核试爆的现实威胁,还面临着美日韩三国的策略压逼。可以说,只有中国,才更加在意朝鲜核试爆的轰隆一声。
谁也挡不住朝鲜不按规则的冲动,但谁都知道朝鲜核试爆并非难以控制的危险。相反,韩日两国潜在的核能力,若因为朝鲜核试爆被激活而不加约束,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就会被核战争的阴霾所笼罩。
扫清战争阴霾,依然要靠中美两国。两国应该是区域博弈棋盘上的高手,不能为这盘棋上的棋子所左右。中国不再迁就朝鲜,美国亦不能放任日本韩国在东北亚军备竞赛,更不能鼓励甚至怂恿日本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
东北亚需要一种平衡机制,这需要中美两国涵养宏大的战略视野,让太平洋真正成为“太平”之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