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点访谈》不亲民就失焦

(2013-01-03 09:48:33)
标签:

杂谈

 
新年新气象。 昨日是2013年的第一天,全新改版的《焦点访谈》亮相,新加盟的主持人劳春燕亮相改版后的第一期节目。这也是《焦点访谈》开播19年来的首次大改版,改版之后的节目以极具亲和力的姿态赢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可。据了解,此次《焦点访谈》改版的方面包括:新版时长增至17分钟;每期不再只关注一个焦点,关注两个乃至多个热点话题;主持人劳春燕新加盟焦点访谈;增加了白岩松、杨禹两位评论员等。(元月2日《成都商报》)
新年伊始,各大媒体都改版换了新面孔,《焦点访谈》也不例外。其实,《焦点访谈》早就淡出了公众视野,一是观众的审美疲劳,二是该节目打蚊子不打老虎的选择性批评,三是板着面孔高高再上的态度...《焦点访谈》因为失焦而失去观众。
《焦点访谈》再不改就成了鸡肋,何况连《新闻联播》都有了新气象呢。本次《焦点访谈》改版,走了亲民化的路线,还以郭德纲相声作衬,让人有所期待。
不过,仅有形式上的亲民和创新,是不够的。譬如央视春晚,近年来形式越来越新,也走了亲民化的路线,譬如让草根歌手登上春晚舞台,加大民间遴选演员的力度等,就算这样观众似乎还是不领情。《焦点访谈》亦是如此,如果仅仅是在栏目编排上玩些亲民的新花样,而不能从内容上革新,这档节目依然会失焦于现实,被观众抛弃。
何为内容创新,就是节目内容要深切“焦点”主题,文质相符,对得起《焦点访谈》这个名字。所谓“焦点”,大到“国计”小到“民生”,都应纳入“焦点访谈”的镜头。再细一点,每天网络和微博聚焦的热点话题,大到宏观经济,小到凡人凡事,可谓焦点最真实的写照。改版之后的《焦点访谈》,是栏目组寻找自以为是的焦点,还是拿来网络热点进行访谈?这是个问题。如果说节目忽略了网络这个新闻富矿,独辟蹊径的自慰式访谈,终究是很让让观众锁住频道的。
事实上,从《焦点访谈》过去一年的表现看,它对一揽子焦点话题是不敏感的,当《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有了微博,追逐和关注微博热点话题时,《焦点访谈》栏目的几个老面孔依然正襟危坐地访谈着公众不关心的焦点。如此失焦的报道,只能让这样的栏目苟延残喘。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央视还是地方卫视,不管是传统纸媒还是网络媒体,是否具有新闻影响力,不在于台、报或网的级别招牌,而在于内容。不管是新闻、专题还是娱乐报道,只要和民意形成共振,就有号召力,就能形成品牌。《焦点访谈》的品牌影响力,在于为民呐喊和激浊扬清。可到了后来,《焦点访谈》揭露和曝光的极少有司局级大佬,而被锁定的都是小单位和小人物。即便如此,也使一曝而散,绝少后续跟进,给公众一个周延的相对满意的新闻结果。相比18大后微博反腐的宏大正能量,《焦点访谈》实在是有些不堪。
其实,即使《焦点访谈》不那么亲民,只要内容不失焦,依然有很多看点让人期待。如果只是玩些亲民的花头和搞些编排上的噱头,内容上依然不温不火,遇到矛盾躲着走,遇见国计民生热点绕着走,那些伴着面孔教训人的《焦点访谈》最好还是不要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