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花政府一分钱”的衙门经济学
(2012-12-13 05:31:25)
近日,有网友爆料济南市政府办公楼龙奥大厦建筑面积36万平米,造价40亿元,楼内走廊周长1公里,有40多部电梯,电话和电脑信息点插座有45000个。12月11日,济南市委宣传部对此做出回应,表示将会在日后对大楼来龙去脉做详细解释,但现在不方便透露。(12日《新京报》)
不方便透露,其实会强化公众对龙奥大厦的厌恶感。晦涩的官腔,不仅起不到危机公关的作用,反而会推升民意更多乃至更离奇的联想,从而将权力与资本的关系演绎成更具轰动效应的热闻,使龙奥大厦变成舆论讽刺的焦点和民意怨望的渊薮。好在有另外的官员发出稍微透明一些的信息---据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济南市政府一位官员称,实际上建造龙奥大厦“没有花政府的一分钱”,是把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市里的房产处置后置换的。但是他没有进一步解释具体的置换情况。
不过,这样的解释未必能够缓释公众悬疑。一方面,这位释放“没花政府一分钱”的官员,并没有给予公众更多关于置换情况的解释。由于信息断层,这位官员解释的公信力就严重打折。另一方面,人们更大的狐疑在于,230家的济南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被“打包”置换,有权力主导的嫌疑。既然是权力主导或者说是权力动员的结果,被置换的市级机关办公场所,也意味着已经被开发或被出租。即使龙奥大厦建设于房市热火时期,众多办公场所置换与龙奥大厦建设同步,而且置换资金和建设资金毫无迟滞地无缝对接,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只能说,这是很典型的衙门政治经济学。衙门集中办公,似乎权力具有效率和经济双重理性,但实际上是一种折腾。因为原有的办公场所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未必需要更新办公场所。考虑到权力主导下的置换,不由人联想到权力与资本的某种运作逻辑。如果算一笔置换账,不难发现,每家单位置换的金额均摊为1739万元。由于这些单位中有150多家处于济南市二环路以内,这个价格也忒便宜了!即使“美化政府一分钱”,这场大规模的市级机关办公场所置换大挪移,也让人感觉开放商才是最大的获益者。
当然,公众不会颟顸到认为主导这场置换游戏的权力,眼睁睁地看着资本牟利。人们很自然地怀疑内中是否存在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毕竟,这场衙门里的政治经济学,虽然每一个环节似乎都符合公共行政节约、高效的逻辑,但是从过程到结果却又如此地不符合常识。这种逻辑与常识的悖逆,主要是权力主导的痕迹太浓厚,权力动员的情景太刻意,开发商配合的太主动...在房地产市场紊乱,行政中心建设成风,权力与资本关系不正常的社会情境下,济南龙奥大厦就成为庸俗的衙门政治经济学的典型标本。它注定会成为舆论热议和批驳的靶子,而且会形成舆论监督的涟漪效应,有关方面遮遮掩掩的危机公关怕是过不了舆论问责的这一关。
中央三番五次行文不允许建设办公大楼和各类楼堂厅所,仅次于五角大楼的龙奥大厦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更讽刺的是,网上有消息说市委市府所在的房产一个属于济南军区一个属于济南铁路局。济南最高党政不拥有的产权,如何进行置换?
要给龙奥大厦正名,权力须首先自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