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媒体专稿,请勿转载
超级飓风桑迪于美东时间29日晚间袭击美国东海岸,已经致50人遇难,700多万用户停电。美国最大城市纽约,摩天大厦被黑暗笼罩,不少街区一片汪洋,整个城市宛如遭遇世界末日。据统计,桑迪带来的损失有可能达1000亿美元左右。其实,飓风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政治,美国大选已处于临界点,经过三轮大选辩论后的奥巴马与罗姆尼民意不相上下。飓风突袭,必然给美国大选带来难以预料的变数。正如媒体所调侃的,“政治风暴”遭遇“桑迪飓风”,美国大选迎来“十月惊奇”。
美国人难忘,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把新奥尔良变成鬼城,救援无力的小布什总统为美国人的唾沫所淹没。若奥巴马总统不能吸取小布什总统的教训,哪怕是稍有失误,一着不慎便有可能全盘皆输。相比之下,共和党的罗姆尼变轻松超脱许多,他不必背负太多的行政负担,而有太多的道德砝码,他只要紧盯奥巴马的失误并传递给民众,他就是道德的象征,并能赢得美国人的信任。
不过,大选也给予奥巴马展示自己执政能力的机会。客观而言,奥巴马第一任期虽未让美国人完全满意,但其力挽危机狂澜的政绩也有目共睹。美国的失业率在下降,美国经济在恢复,美国民生在改善,美国甩掉了小布什在中东的负担等等。再给奥巴马四年,已经成为很多美国主流媒体的呼声。
飓风来临,奥巴马也没有像他的前任小布什那样麻木不仁,而是迅速做出反应。他在回答一名记者提问时表示,“我现在不担心选举,我是担心飓风会给美国家庭、交通和经济等等带来怎样的影响。下周再考虑选举的问题,目前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群众”。
这是很聪明但让美国人贴心舒服的回答,灾难面前美国人不需要追逐权力的政客而需要关注现实民生的坚强领导人。起码,灾难初始,奥巴马做得很不错。随后,奥巴马更可利用桑迪带来的灾难,充分调动联邦政府的财力人力资源,而不必再受国会的掣肘。用危难时机的行政高效,展现给美国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很显然,灾难面前,美国国会会变得团结和安静许多,就像911事件后两党议员同仇敌忾支持小布什那样。
至于选举会不会推迟,白宫方面也语焉不详。但人们相信,桑迪既考验奥巴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亦考验美国人应对灾难的韧性与耐心,更增强了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关键是,经过冗长喧嚷且耗资20亿美元的驴象两党激情博弈后,被煽动起来的美国人亦可在飓风灾难中冷静下来,理性地选择带领美国走得更好的领导人。
有趣的是,好莱坞灾难大片中不乏比桑迪飓风还要惨酷的场景,也都以英雄主义的情调去演绎美国总统和民众的大无畏精神。那些影视中的英雄总统,恰恰为奥巴马提供了可资学习的榜样。这正是奥巴马展示自己黑色魅力的绝佳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飓风来临,不仅奥巴马终止了竞选活动,罗姆尼也是如此。应该说,这体现了美国两党政治的理性,也凸显美国式民主的成熟。共抗灾难,已经成为两党的共识。
尽管如此,驴象两党依然处于角力中。凭借美国强大的动员能力、丰富的救援经验和充裕的物质支撑,以及美国人较高的公民素养,飓风带来的灾难是暂时的。即使大选展期,白宫卡位战依然还会进行到底。因此,救灾其实也是大选,任何一方在救灾中言行不谨,就会被对方紧紧抓住。譬如,倾向民主党的《赫芬顿邮报》就指出,罗姆尼曾经希望“关闭联邦灾难管理局”。而有些保守的《吉拉德报告》则挖苦奥巴马吃了“史上最昂贵的匹萨”,原因是奥巴马28日晚专程飞往佛罗里达州准备参加29日的竞选活动,因为飓风来袭只吃一顿匹萨就赶回白宫处理飓风问题。
这些非主流媒体的报道有些无厘头,也足以说明美国大选的风头尽管为桑迪飓风所盖住,两党博弈依然暗潮涌动相当激烈。
从技术主义的角度讲,由于东部受灾州为奥巴马的票源,即使普选票大幅降低,奥巴马赢得这些州的选举人票应不在话下。
桑迪的无端搅局,也不免让人联想,势均力敌的奥巴马和罗姆尼会不会再现小布什和戈尔当年的选举争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