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缓释“压力山大”须更新生活方式

(2012-10-29 08:30:38)
标签:

杂谈

本文刊于29日现代金报

 

不知从何时起,“压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领自嘲的流行语。“有压力时觉得累,没压力时觉得可怕”,“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最新的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位。(28日《中国青年报》)
白领阶层的“压力山大”更具有标志意义。这个阶层,要比普通的工薪族拥有更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他们不堪重负,意味着低收入工薪阶层生活环境更为不堪。因此,从逻辑上讲,中国社会的“压力山大”是全覆盖的社会性焦虑。也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如何疗治成为迫切的社会课题。
有压力不可怕,适当的压力可以提供动力。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生存竞争无处不在,生活压力自然如影随形。现代化的系统载体是城市,城市群落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农业社会截然不同。后者,可以自给自足,因此可以享受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而城市系统则宛若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器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因此,只要在城市生活,就要跟得上机器的转速节奏,否则就会被城市系统抛弃。因而,越是现代化程度高的大都市,城市居民的紧张程度越高。白领阶层,处于城市生态的中高端链条上,其承受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自然更加更大。白领阶层的“亚历山大”以及弥漫到中国社会的群体焦虑是中国社会工业化的逻辑必然,或者说是现代化的代价。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的社会病还要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去疗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是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让社会个体都能充分实现权力和权利抱负;二是物质文明丰裕且能保障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三是完善的法制通过完美的法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四是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阶层无后顾之忧;五是社会阶层理性分野但各阶层各安其分,不会导致阶级仇恨。
现实却是,中国“三大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均衡不完善,社保体系不健全,两极分化很严重,城乡地狱差别没消弭,收入分配不公平,城市平权待遇难落实,社会公平正义难实现...中国的社会问题还有很多没有解决,转型期的矛盾凸显,瓶颈期的人们生活压力和群体性的社会焦虑也处于膨胀的最大值。
按照马斯洛的分层需求理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还处于刚刚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初级阶段,离社交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照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路径,中国目前处于日本8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那个时候日本是全球“过劳死”大国),约等于美欧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还记得卓别林《摩登时代》的镜头吗?)。后现代化的美欧日等国,他们的生活依然有压力,社会依然存在焦虑,但是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将其强度和症状大大缓解了。即使有“亚历山大”带来的社会性负面焦虑情绪,他们也以更为健康的心态去调试,譬如美国人遇到情绪不稳苗头就去看心理医生。
对于中国的“压力山大”,既不能轻视,也不可过度解读。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不可遏止,因此缓解国人压力和缓释社会焦虑情绪只能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去解决。梦想回到农业社会的田园牧歌不可能,欧洲过度闲适的高福利社会也非中国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模板,压力适当闲适有度的现代化生存,才是中国社会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