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MF的新旧体制博弈与强权阻滞

(2012-10-16 08:15:07)
标签:

杂谈

本文刊于16日上海证券报、时代商报

 

10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在东京闭会。原定在年会上完成的IMF份额改革,因一些成员国“拖沓”,徒生枝节。(15日《国际金融报》)
若这次份额改革完成,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994%升至6.390%,跃身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IMF第三大份额国。同时,金砖国家也都将跻身前十。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新兴国家将赢得更多话语权,甚至在形式上出现各占半壁江山的新旧体制博弈格局。这显然不为西方强国所乐见。而代表这种新旧博弈的标志性国家,自然是中美两国。
因此,美国采取了其惯常的强权阻滞策略,以美国大选正在进行为由,暂不提交新的改革法案,从而使本度年会上完成IMF份额改革被拖延。作为这个组织内拥有最大份额的国家,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只要美国不愿意,这个组织极其繁杂冗长看似兼顾各方利益的表决机制,就只能看美国一家的脸色。
事实上,要大选白热化的美国关注IMF的改革,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不管是民主党的奥巴马还是共和党的挑战者罗姆尼,他们关注的是白宫的权力宝座,而最能为其赢得权力宝座的着力点是民意。民意所及无非自然是宏观的美国经济及与其联系紧密的美国民生,如就业机会等等。在此政治角力之下,所谓IMF改革,其实只会动摇美国民众的自尊与自信。因为IMF改革,所涉及的是份额权及其代表的话语权,而改革的受益者是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在美国驴象两党的政治靶标中,中国是最敏感也是最佳的靶子。本次大选以来,奥巴马和罗姆尼一直都没有放松对中国的强力批驳。不谙外交的普通美国人也被他们刺激起来,把中国当成抢滩美国市场和抢食美国人饭碗的罪魁祸首。
想象下,如美国不延迟不阻滞IMF的份额改革,等于自找麻烦。尤其是选情不妙的奥巴马总统,等于白给罗姆尼送上攻击自己的炸弹,沦丧自己的选情民意。更吊诡的是,即使美国如期提交新的改革法案,也要提交国会同意,国会山里又岂能轻易放过这个给予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话语权的法案?国会山里的恶斗,恐会和两党大选互为表里,掀起声势更为浩大的争议。而且,新的配额改革,作为组织内最大股东的美国,其实权力毫发无损,不过他的欧洲盟友和日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配额的提高,是靠“杀富济贫”来实现的,即减损一部分欧洲国家的配额权给予中国等新兴国家。因此,这种拟议中的改革被视为美国不够朋友。为了顾及欧日盟友的感情,美国对配额改革也不会太积极。
还有就是,此番改革若按计划实施,还将涉及到份额公式的评估与调整,即加大GDP在公式中的权重。如果这样的话,已经拥有全球第二大GDP体量的中国未来将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份额的国家。所以,改革的直接后果,是新兴国家占有博弈优势,传统的新旧体制将逆转。尤其是在IMF中奠定了中国的强势地位。在此情形下,作为旧体制的代表,不仅美国要阻击,欧日两大经济体也不情愿IMF的改革一帆风顺。
但形势比人强,今年6月,中国在G20峰会上决定向IMF注入430亿美元,其他新兴国家如巴西、俄罗斯、印度等也分别注资100亿美元。有意思的是,美国一分钱也不愿掏出来。最大的股东,只能凭空维持自己的地位。而欧盟则需要给予中国适当提高配额来换取中国对欧洲的金援。所以,虽然欧日不情愿新兴国家在IMF占有更多“股份”,但也只能在颓势下让步。
只有美国,在独力地维持着旧体制的控制权,以强力阻滞着IMF的改革。但是,若IMF要存续下去,就必须给予中国和其国力恰当的份额及话语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放在IMF里也同样适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