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南洋商报文集 |
南洋商报专栏稿,刊于12日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冲突陡然激化了。
海参崴APEC峰会前夕,日本副外相访华本是缓释中日钓鱼岛矛盾的好契机。但是这种善意被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实际行动销蚀得无影无踪。在日本签署购岛协议后,作为反制,中国人大宣布领海基线,给拥有钓鱼岛主权提供了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双重基础。与此同时,中国派出两艘海监船赴钓鱼岛海域巡视,并于11日始开始发布钓鱼岛海洋预报。
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追索从外交宣示变成了法理认定和行政行动。中日两国的岛屿冲突进入到了针锋相对的危险博弈中。这种危险情势的演化,实是因为相关国家的“钓鱼政策”所致。
一是美国的“钓鱼政策”。钓鱼岛主权争议,实际上始于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合约》,该条约衍生出东北亚局势的不安:一是“韩日独(竹)岛主权冲突;二是台湾地位未定论。三是中日钓鱼岛主权冲突。对于钓鱼岛主权,日本政府以旧金山和约第二条“领土放弃”中不包含钓鱼岛,而是在第三条作为南西诸岛的一部分置于美国管理之下、以及1971年《冲绳返还协定》中包含在应归还给日本的范围内,来作为日本合法拥有钓鱼岛的依据之一。
美国的“钓鱼政策”,使得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亲密伙伴,并成为制约中国的“有远见”地缘政治策略。日本战后被美“钓”了一个多甲子,成为护佑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忠诚卒子,当然也在美国保护伞下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美日互为表里,利益均沾。现实语境下,中韩呈现崛起之势,日本国力衰微。但《旧金山合约》的效用开始释放,美国这位稳坐太平洋东岸的钓翁,用几个小岛又钓住了中日韩三大国,让其互相撕咬,渔翁得利。当然,美国要“钓”的主要是中国,让中日两国在钓鱼岛激化冲突,最好处于战争临界,以发挥美日安保条约的作用,奥援日本威慑中国。
二是日本的“钓鱼政策”。钓鱼岛也好、独岛也罢,中日韩之间的矛盾向来聚焦于历史上(侵略历史的反省,慰安妇问题的承认,靖国神社参拜等)。可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宣示之后,这些岛屿冲突被提到东北亚三国的外交日程上,这里有美国撺掇日本牵制中国的因素,更有日本地位相对衰落而中日国势日隆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尤其是在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之后,日本对华的焦虑情绪是全方位的。于是,风平浪静的钓鱼岛,成为日本右翼分子激扬民族主义的渊薮,日本政局的不稳,也使得各届政府为民族主义所绑架,使得非主流的钓鱼岛冲突无限放大,变成中日外交中的重大难题。
日本政府也利用这一问题转移国内视线,美国则以安保条约搅水,使得钓鱼岛纠纷越闹越乱,最后搞到了购岛国有的地步。
关于日本政府的购岛国有化,日本政府无非有以下几种意图。
一是借机试探中国的强硬程度和美国的安保底线。事实已经很清楚,中国高层的表态,申明了中方最坚决的维护主权的态度。而且中国开始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应对措施,照此态势发展下去,中日之间失却了外交缓冲的空间。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10日表示,“我们呼吁有关国家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独岛(日本称‘竹岛’)和钓鱼岛问题”。这也隐喻着,若中日真的擦枪走火,美国不会贸然承担对日安保责任。
二是反对石原购岛,以免让中日关系陷入长期紊乱。日本政府即将派员赴华要求中国理解也是此意。不过,中方不可能理解日本政府的“苦心”,无论是石原购岛还是日本政府购岛,都侵凌了中国无法忍受的“主权”原则。而且,在中国人看来,这种国有购岛游戏更具欺骗性。
三是转移国内视线。日本政府购岛是让日本民众相信政维护岛屿主权的决心,以拯救民意急剧下跌的野田政权。可中日冲突加剧,也会扳倒野田首相。
一个小岛,一旦成为国家主权的象征,中日两国无论从政府还是民间都很难退却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前一篇:变了味的烟草救灾
后一篇:最牛无钢筋违建的另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