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时代商报、华商报
在利息跑不过CPI的时代,百姓纷纷把手头的资金投入不同的理财渠道,期望保值增值。可回望过去的兔年,不少人炒股亏、买基金亏、买白银亏、买理财产品也亏,民间借贷则是步步惊心。(30日《人民日报》)
去年中国宏观经济虽然在年末出现下行趋势,但GDP增幅依然维持在9%以上。到了第四季度,CPI增幅也从高企的“6时代”回落,通胀的猛虎也被宏调的缰绳所驯服。可是,去年连续加息依然跑不过CPI,负利率倒逼百姓把手头并不宽裕的资金投入各类理财渠道。尴尬的是,理财渠道出现了全线亏损,让百姓苦不堪言。
先说股市,统计显示,沪深A股2011年全年市值缩水逾4万亿元。到去年12月14日,沪综指跌破2245.43点,回到2001年的原点。虽然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但是广大散户被熊市套牢资金缩水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股市大熊的影响下,整个基金行业也陷入了困境。对此,专业炒股人士面对大盘也无可奈何,让“基民”们无奈发出“没想到专业炒股的比我这业余的还差”之慨叹。
黄金白银,去年犹如过山车一样的玩着惊险的涨跌游戏,痴迷于这种游戏的投资者,一旦进入黄金白银期货市场,基本上都是发财梦碎。看来,炒黄金白银的游戏,绝非凡庸小民能够玩得起的。和股市基金市场不同,黄金白银期货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几大,能够在这个市场掀起风浪的,往往都是金融大鳄乃至政府组织。普通小民,如何能够把准市场脉搏,只能是这一市场的牺牲者。
如果说投机性质的股市、期货和基金市场风险极大,就是银行推荐的券商理财产品,也很难获利。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初,正在运行的216只券商非限定型集合理财产品中,竟有157只处于亏损状态,占比达72.7%。
在此情势下,很多人把手中的余钱无奈投入民间投资公司。但从去年年底曝光的信息看,有不少民间借贷的老板们因为还不起高利息而“跑路”,另外民间投资公司的高利息也有不少具有高利贷嫌疑,不收法律保护。
以上种种,看似微观民生的艰辛和无奈,实质上是宏观经济的投射。去年一年,先是通胀压力连带房市泡沫,还来事经济下行危局加上房市硬着陆风险。在宏观政策着眼于宏调杠杆之时,社会民生难免在震荡中经受严重考验。在公众理财保值遭遇挫折之时,让民生欣慰的只有房市宏调的加持和没有“空调”,房价下降的趋势形成;还有个税起征点提高带来的民生惠利。
新的一年,中央明确了调结构惠民生大幅减税的政策方向。加之去年12月的CPI增幅拐进“4时代”,百姓对今年的幸福生活充满期待。可以预料,即将来临的“两会”,将是各项民生议题的大爆发。百姓所期冀者,涉及民生的政策选项,能够在今年得以实实在在的落实,让民生体味到收入增加、生活丰裕、创富渠道畅通。房市、股市不再充盈泡沫,资本大鳄不再蚕食投资小民;更重要的是,结构性减税的一揽子计划,要切实地让民生感受到税负缓释的幸福感;庞大的国富要通过有序理性的途径反哺到民生身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