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18日发布全年国有企业重要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去年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67855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利润总额22556.8亿元,同比增长12.8%。分析人士认为,国有企业利润下滑态势仍将延续。(19日《新京报》)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危局下,国有企业去年实现2万多亿的利润,应该说成绩不俗了。首先,其利润增幅同比增长12.8%,高出GDP增长率3.6个百分点;其次,全国财政收入10万亿,国企利润占了两成多。当然,国企利润还有下滑之势,不同行业的利润受市场的影响呈现出盈亏各异的情景。客观言,这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有动态波动,利润也会浮荡增减。作为纵横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的市场博弈主体,必须经得住市场的考验,并担负起市场沉浮的代价。
公众关心的是,作为国企,应该表现出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其利润最终应该转化为公民红利。国有企业兼具盈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两重属性,其营利性体现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严格意义上讲,如果国企达不到保值和增值国有资产的目的,国企负责人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引咎去职。关于国企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具体而言,国企不单承担着宏大的经济使命,还负有社会责任。
然而国企给予公众的印象却是另外的模样,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国企,如“两桶油”、如几大电信巨头,如烟草,如国有银行等等,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多数时候不仅无法让公众称道,反而成为众人批评的靶子。“两桶油”在人们的印象中,变成了只知道涨价和只会哭穷的“老油子”,在全民有车时代,可谓全民冷嘲热讽的典型标本;电信巨头,看似形成了市场竞争,实际上依然是具有托拉斯性质的垄断联盟,无论是从增值服务、增值服务还是价格水平,电信巨头几乎都如出一辙。而且,几乎同样格式的霸王合同文本,让公众只能徒发低网速高价格之叹和遭受无处不在的信息滋扰污染之害;高利润烟草行业,则是公众心目中害人且虚伪的为富不仁者(借着“吸烟有害健康”宣传,谋着高额市场利润);至于各大国有银行,共同的问题是利润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成正比。
更细致地列举国企的负面新闻,网络上随便搜索一下,瞬间之间就有天文数字的选项映入人们的眼帘。这足以说明,国企运营越来越纳入公共视野,这是公民意识苏醒的体现,因此也对国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公众而言,国企不仅要恪守市场指导,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且要表现出足够的社会责任来。尤其是,那些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国企,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抛却垄断企业的倨傲,在经营模式和服务水平上了解民之所想,不要滥用自己的所有制优势,过度消费市场特权,才能取得公众信赖。尤其是各级国企负责人,贪腐和滥用资源,最让公众怨愤。
近日,“2011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在企业家涉案的199例案件中,国企和民企分别为88例和111例,其中59例国企企业家贪腐案例中,平均涉案金额达到3380万余元,其中一审被判死缓的光明集团前董事长冯永明一人就贪污7.9亿元。前董事长冯永明一人就贪污7.9亿元。这不啻为国企敲响了警钟,国企负责人的贪腐后果,比贪官引发的社会危害还要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让国企变成真正的市场竞争者,还需理性的政策设计来实现。去其特权身份,才能让其市场经营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样的,让其利润通过财政转移更大限度地反哺民生,让国民享受红利,要比用国企利润营造更大的巨无霸国企更为重要,也更为符合社会公平正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