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乏味功利与青少年的创意天真
(2011-12-09 21:49:56)
女娲和雅典娜分别是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近日,网友在西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内发现,这里竖立着女娲和雅典娜的雕塑,不过两尊雕塑的面部却被创作者做出了调整,被换成了该校两位女校董的脸。“校董成了女娲和雅典娜。”6日,照片被发上网之后,网友们大呼“雷人”。面对网友的质疑,校方坦言当时制作雕塑时的确考虑欠妥。(12月8日《重庆商报》)
看着这么雷人的消息,很多人肯定以为是假新闻。可是千真万确,而且是发生在有着相当名望的西北大学,你可以对这所文科名校无尽嘲讽,慨叹有辱斯文学术沦丧,甚至可以骂娘。其实,用更为中性的乏味功利来形容更为妥帖一些,在大学扩招、学术市场化的今天,功利取向无所不在。现在的大学校园,哪个角落看不到被资本侵袭的印痕呢?流俗文化若此,高雅的学院派们也不得不拍校董们的马屁,把校董整成了中外神话中的女神。
这创意,弄巧诚招,把礼赞完成了恶搞,风雅变成了讽刺。两个字:活该。相比成年人乏味且搞砸的创意,有两则青少年针对成年人的创意天真得多,也有趣得多。一是山东聊城大学的宿舍版“新闻联播”,形似神似煞有介事的描摹,神了去了,风靡网络自不在话下。据12月8日的《扬子晚报》报道,一个10岁女孩(四年级)编出了足有20招的《斗妈大全》,开篇点题“这是一本书,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那20招斗妈招数,可谓招招“见血”---直逼成年人教育的硬伤更显未成年人的天真幽默与智慧。自以为真理在身,自奉为标准典范的成年人,和青少年比起来反而显得如此反智和另类。
谁说中国人缺乏创意,尤其是那些缺乏素质教育的青少年。也许成年人设计的教育系统和规则规范少了个性和创意的空间,但虚拟的网络空间让人们的心灵和智慧得以自由发展,因此他们可以通过这种另类的表达方式,快意地展示他们的幽默、智慧和思想。值得一提的是,从宿舍版“新闻联播”到“斗妈大全”,我们的孩子很懂得含蓄的边际并给予成年人道德裁判的空间。而这种有节制的创意智慧,不仅让成年人无法板起面孔来批评,而且只能在会心之乐中想到自己的僵化教条与功利,从而在心灵深处孳生羞赧。
我们应该网络,让中国的孩子找到了创意的乐土,使其避免陷进传统乏味的酱缸,在现实世界被时光催化少了个性变得世故。当西北大学的院长教授们,荒唐地把神话世界的女神世俗化为阿谀逢迎的现实世界的校董时,让人对美对理想对知识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悲戚。在如此异化的学术氛围里,很难想象能够培养出契合现代法治社会的人才。成人世界的功利,宛若一股浩浩汤汤的利欲暗流,恣肆地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乃至大学校园。
在如此逼仄黯淡浑浊的成人世界,更显得网络空间里青少年创意的可贵。可问题是,在成年人所谓的主流世界里,应该给予青少年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网络世界的真情告白和创意精神,也能在现实世界里生根发芽。梁启超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初写了《少年中国说》的宏文,让中国的少年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中国才有活力。
固然,梁先生所在的时代,中国积贫积弱且陷于内忧外患,他所冀望的少年是为了救中国。现在的中国,也许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基础,但恰恰浸染了功利浮躁的色彩。中国依然需要沉勇的少年,从功利的围城中冲出来,用创意智慧涵养新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