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8日华西都市报
在中国妈妈中知名度很高的明治奶粉又出事了。昨天,日本明治乳业公司宣布,该公司生产的“明治STEP”奶粉检测出微量放射性铯,公司决定召回约40万罐奶粉,进行无偿更换。但通过海外代购等非官方途径购买了明治奶粉的中国妈妈可能享受不到这一待遇,这让一些妈妈很着急。明治乳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昨日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对通过代购等非官方途径购买的明治奶粉是否召回“没有最新消息”。(12月7日《北京晨报》)
日本地震核泄漏的延烧效应开始展现出来,日产明治奶粉检测出微量放射性铯。日本计划在本土召回40万罐。这个糟糕的消息不仅让日本人恐慌,中国市场也引起一片悸动。因为明治奶粉也是很多中国妈妈的最爱,可遗憾的是,恐怕中国市场难以享受到退回更换的待遇。
原因在于,中国市场销售的明治奶粉,并非产至日本本土,而是在澳洲生产,因此不在召回之列。问题是,有很多中国妈妈是通过网购途径购买的明治奶粉。随便在淘宝网搜索“明治奶粉”,就能找到七千多个相关商品。在北京妈妈网等知名育儿网站,也有不少
人发帖称可以代购日本本土销售的明治奶粉。
明治中国公司方面已经明确表态,网购或海外代购的日本本土产明治产品,是否召回“没有最新消息”。这意味着网购的明治奶粉遇到了维权黑洞。虽然淘宝网方面已经将所有明治奶粉下架,但中国的消费者在短期内恐怕难以消弭维权焦虑。
这也算是信息时代的尴尬吧。网络现在很流行,尤其是年轻人,选择网上购物,即便捷又经济,而且不出家门即可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商品。可以说,网购是一种时尚的情结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明治奶粉的维权难题给网购者敲了警钟,在传统购物和网购模式双轨并行的市场语境下,传统途径在关键时刻往往被视作“正常”的,因为现实世界是一个成熟的系统,生产、购销、救济、维权,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可以实现其全过程的无缝流转。但是流行的网购途径,目前只实现了信息载体上的物流和资金流的流转,现实的法治约束、制度规范、监管举措以及税赋征收,都很难覆盖到网购上。网购的便利高效和经济性,是以牺牲质量保证和维权保障作为代价的。
因此,明治奶粉的维权焦虑绝非偶然现象,而是网购时代的典型难题。将网购纳入制度规范的监管中,已是当务之急。现实的难点是,基于网购的特点,不可能把现实世界的那一套市场规范克隆过来,而必须在虚拟空间进行监管上的流程再造。如何流程再造?绝非是基于税收目的的功利式监管,而是兼顾市场平稳发展、网购者利益和涵养新型的购物方式。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购市场(最起码是潜在性的)。因此,中国应该在信息时代建构自己的网购市场规则,在互联网络打造超越国界的真正的全球化市场。有一点很重要,无论现实空间还是虚拟世界,监管所及,质量第一,维权不能缺位,若市场中少了权利救济这一环,网购市场最终难逃兴也勃亡也忽的宿命。
以明治奶粉为例,人们通过网购或海外代购途径买的奶粉,也应享受召回更换的待遇。对此,明治奶粉不能有丝毫的卸责,卖出去的东西不能像泼出去的水。当然,淘宝网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在为消费者维权方面,应主动向明治中国为消费者举证。否则,淘宝的网络公信力就会失去。有关方面,就是监管方,基于对中国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当然也应帮助网购消费者维权。
网购情结不会因为明治奶粉而因噎废食,网购者的维权焦虑也应有缓释管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