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深圳商报文集 |
刊于28日深圳商报
11月26日晚上,第48届金马奖揭晓,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赢得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等、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而成为最大赢家,而许鞍华的《桃姐》则斩获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另外,《武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也有所斩获,而本届金马奖成为了两岸电影的大联欢。(27日《新华网》)
要说“金马”大赢家,《桃姐》更名实相副。电影奖项,含金量最高的莫过于影帝影后和最佳导演,其他皆属无所谓有和无所谓无。但,本届金马奖的确是两岸电影的大团圆。
以前的金马奖,常被视为岛内电影的自娱自乐---从扶植本土电影的角度看也无可厚非。不惟岛内,内地和香港也莫不如是。让人高兴的是,伴随着三地影人的合作和市场的融合,两岸三地电影节皆具备了开放和包容的气质。在世界电影市场上,两岸三地电影正以“华语电影”的通用符号释放者三合一的影响力。
在此情形下,此届金马奖注定是三分秋色,利益均沾,在2011年的冬天唱了一曲三地电影大团圆的和谐之歌。尽管如此,这届金马奖却最少争议,因为《桃姐》在威尼斯已有好评,蛰伏影坛十余载的资深港星叶德娴擒得金狮影后。此番《桃姐》再中“三元”,并不令人惊奇。台岛本土的《奥德赛·巴莱》蹀躞威尼斯,在金马得到“五项大奖”,这也是评审团奖掖本土电影的必要之举。姜文的《让子弹飞》这次没有飞得更高更快,但也斩获了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摄影奖。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评审团为这“三强”厮杀吵到快精神分裂,也凸显本届金马奖入围电影的质量之高。
最能演绎宏大叙事史诗电影的大陆电影人玩起了纯粹的商片主义(《让子弹飞》);喜欢阐释人道(本)主义的台湾电影却玩起了史诗巨作(《赛德克·巴莱》),虽然有些非主流;商片盛行的香港却退出了细腻的煽情电影《桃姐》...三地电影人的反传统,也彰显了华语电影市场的新特点和多元性。随着大陆电影市场的繁荣,商片主义开始盛行。相反,港台电影却从商片时代实现着到艺术电影的回归,三地电影在合作中实现着多元化的共赢。
由于“三强”的存在,本届金马奖少了黑马气质。如果说有黑马,就是两岸合拍的影片《到阜阳六百里》,这部小制作的剧情片不仅让大陆演员秦海璐成为金马奖的纪录保持者,还让唐群还赢得最佳女配角奖。唐群,能否借此借此“马力”,从此踏上星光灿烂之途?
客观言,电影是视觉惊异的艺术,电影节也应该充满悬念为好。虽然,任何电影节往往都是热门电影获得含金量最高的奖项,但人们还是希望有冷门出现或黑马跃出,让人体味意想不到的娱乐体验。譬如在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上,泰国电影《能忆起前世的布米大叔》就战胜了大热门《又一年》而夺得金棕榈。第82届奥斯卡颁奖礼也让当年大热的《阿凡达》成为失意者,《拆弹部队》变成了大赢家。心高气傲的卡梅隆无奈地让她的前妻抢尽了风头...
没有黑马出现的金马奖确乎让人感到有些遗憾。不过,这届金马奖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前一篇:放纵“金葡萄”的新国标难孚民意
后一篇:新能源汽车的概念魔咒和利益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