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约谈“两桶油”难破柴油荒

(2011-11-05 10:50:05)
标签:

杂谈

刊于珠江晚报

 

 

 记者获悉,为了避免国内柴油供应紧张问题危及农业用油,发改委于10月29日约谈了两大石油集团,并要求两大集团加大敏感及库存薄弱地区的资源投放,切实保障农业“三秋”生产等重点用油需求。2日两大石油集团均在官网首要位置披露已采取多项举措保供。(3日《新京报》)
9月份起,各地出现柴油供应紧张,尤其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有些加油站开始无柴油可加,人们担心是否会出现柴油荒。柴油短缺境况,原因多元,如季节性用油量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等。但由于机缘巧合,本次柴油短缺发生在成品油降价之后,缺油的加油站主要是民营加油站,因此人们难免会将缺油的原因归咎于中石油、中石化(下称“两桶油”)的市场操作。加之“两桶油”之前亦强调,没有责任为民营加油站供油,公众更加笃信“两桶油”的“惜售”是造成本轮柴油市场短缺的主因。
发改委约谈“两桶油”,在官方层面验证了来自民间的一些判断,“约谈”的性质意味着决策层对当下成品油市场的特殊关切。发改委要求“两桶油”“加大敏感及库存薄弱地区的资源投放”意,起码说明“两桶油”对市场“不敏感”,在“资源投放”上缺乏主动性。
确实,“两桶油”垄断了成品油市场,国家给予“两桶油”原有进出口权和石油资源开采权,国内成品油市场发生短缺,国家只有拿“两桶油”是问。所谓冤有头债有主 ,“两桶油”是逃不过这场来自监管层的问责的 。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改委约谈之前,“两桶油”和地方炼油厂曾就柴油短缺进行过互相指责,中石化指责炼油厂减产,炼油厂指责“两桶油”控制销售。从市场语境分析,恐怕这两种因素都存在----在不久前央企净利润年报数据中,去年中石油以净利润1241.8亿元成为“最赚钱央企,中石化排在第四位。而“两桶油”在赢得赚钱央企的同时,也常常“哭穷”,原因是炼油企业亏损,大抵在600亿元左右。“两桶油”的“哭穷”和其赚钱企业的公共常识严重不对称,只能导致民意反弹。更重要的是,虽然“两桶油”的炼油板块亏损,地方炼油企业却有很多在盈利。这一方面验证了“两桶油”炼油板块上的经营瑕疵,更说明“两桶油”的“哭穷”没有道理。最核心的是,在石化行业存在政策性和市场化双重垄断的情境下,成品油市场的风吹草动和些微乱象,“两桶油”都难辞其咎。
基于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需要,其他企业在短期内不可能获得“两桶油”同样的市场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企业一直蛰伏于“两桶油”的阴影下。从地方炼油企业的市场盈利水平和民营加油站灵活的成品油价格供应看,民意的向背是显然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规则和公平,不讲规则的垄断和缺乏公平的特权,终究会在民意的呛声和市场的涤荡中消弭殆尽。因此,作为央企的“两桶油”应该充分发挥出足够的社会责任,才能抵消垄断带来的公众质疑和市场诘难。
加大进口,提高炼油产量,保证供应,通过物流手段调控区域油品平衡,“两桶油”破解柴油荒的手段很多。纵横全国的市场网络,触角遍及城乡的销售终端,全部动员起来,所谓油荒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市场期待发改委约谈“两桶油”的市场效力,更希望“两桶油”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市场主导最用平衡成品油市场供应,避免成品油市场恐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