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的冬天还是春天?
(2011-10-20 18:24:53)
标签:
杂谈 |
时代商报专栏,刊于20日
与8月相比,9月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7个,持平的城市有29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3%。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连续三月价格持平。同比涨幅最高达8.5% (19日《新京报》)
“金九银十”成为传说,房市的秋天不再有地产商大把揽金的欣喜,也没有了投机客的跟风和公众对房市的焦虑。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终于出现了由“滞"到"降"的趋势。尤其是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房市走向下落的迹象更明显。而且,一线城市紧縮房市的政策还在持续,纷纷上浮首套房利率,这些城市的新建房及二套房皆出现了价量萎缩,北京通州的一楼盘竟然每平米降了7000元。
当下,维持房市温度的,乃是二、三线城市,尤其是那些限购限价的城市。但与其说是市场方向倒不如说是房市惯性,还有这些城市城市营销所制造的广告效应。从一线城市的经验看,这样的房市温度是不可持续的。所以,靠二三线城市无法营造中国房市的小阳春,中国房市的冬天或真的来临了。这是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结果,也是公众舆论和民意的期待。这充分说明,只要政策到位,执行有力,权力之手对于市场的矫正是可期的。就房市言,公众不会再怀疑宏观调控是“空调”——政策动真格的,重树了政府公信力。
但必须指出,房市走向冬天,房价降到冰点,不可能不现实而且很危险。
一是中国房市乱象,不是纯粹的市场主导,而是纠结着系统性的结构性矛盾。政府决策、房地产商、银行信贷、经济学家、媒体舆论、投资投击炒房客,都难辞其咎。追责容易,平衡各方利益难,一旦房市进入寒冬,由国及家到整个市场,都难以承受,东南亚、香港和美国次贷危机,皆是从房市泡沫破灭引起。因此,中国房市宏调,一直采职渐进策略,这既有平衡各方利益,缓释各种矛盾的良苦用心,也害怕房市硬着陆造成宏观经济硬着陆。所以,中国房市只能在宏调中缓缓降温,而不能一降到底。尤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外忧下,中国房市的硬着落不啻自毁长城。
二是民众关心的房价问题,也不可能调到让所有人满意的心理价位。一方面土地财政造成的土地成本摆在那,商品房价只能在高位运行;二是按照现有的居民收入水平,一线城市房价降到平均万元每平米,对工薪阶层而言依然是高;二三线城市房价在此基础上价格打对折,和当地收入水平相比也不成比例。所以,即使中国房市稳定下来,房价降下来,大多数人也不能对房价过于乐观。
中国房市和房价,用冬天的冷和春天暖来形容固然形象,但无论冷暖,涉足者才能甘苦自知。由于政府涉水太深,故而不能简单地回头是岸,不仅要动用稳健的政策做舟,还有牢牢把控好前进的方向,如渐进的宏调政策,减少售卖土地的政绩冲动,以及用足资金加大保障房建设进度等;房地产商则是既不能囤地又不能惜售观望,消化存量住房,甚至薄利多销才是正理。
但必须指出,房市走向冬天,房价降到冰点,不可能不现实而且很危险。
一是中国房市乱象,不是纯粹的市场主导,而是纠结着系统性的结构性矛盾。政府决策、房地产商、银行信贷、经济学家、媒体舆论、投资投击炒房客,都难辞其咎。追责容易,平衡各方利益难,一旦房市进入寒冬,由国及家到整个市场,都难以承受,东南亚、香港和美国次贷危机,皆是从房市泡沫破灭引起。因此,中国房市宏调,一直采职渐进策略,这既有平衡各方利益,缓释各种矛盾的良苦用心,也害怕房市硬着陆造成宏观经济硬着陆。所以,中国房市只能在宏调中缓缓降温,而不能一降到底。尤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外忧下,中国房市的硬着落不啻自毁长城。
二是民众关心的房价问题,也不可能调到让所有人满意的心理价位。一方面土地财政造成的土地成本摆在那,商品房价只能在高位运行;二是按照现有的居民收入水平,一线城市房价降到平均万元每平米,对工薪阶层而言依然是高;二三线城市房价在此基础上价格打对折,和当地收入水平相比也不成比例。所以,即使中国房市稳定下来,房价降下来,大多数人也不能对房价过于乐观。
中国房市和房价,用冬天的冷和春天暖来形容固然形象,但无论冷暖,涉足者才能甘苦自知。由于政府涉水太深,故而不能简单地回头是岸,不仅要动用稳健的政策做舟,还有牢牢把控好前进的方向,如渐进的宏调政策,减少售卖土地的政绩冲动,以及用足资金加大保障房建设进度等;房地产商则是既不能囤地又不能惜售观望,消化存量住房,甚至薄利多销才是正理。
前一篇:鬼城鄂尔多斯的非典型房市乱象
后一篇:中石油的盈亏逻辑违逆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