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高尔夫的水原罪
(2011-08-15 06:09:57)
标签:
杂谈 |
本文刊于15日时代商报
榆林市地处陕西北部,为了扭转当地“沙进人退”的不利局面,榆林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改善。然而近来当地一些群众却反映,被视作当地公益性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榆林市沙地生态公园内,却出现了一个令人瞠目的高尔夫球场。(14日《新华网》)
高尔夫球场因为高耗水、高污染,并占用大片土地,早在2004年就被国务院办公厅叫停,2006年,高尔夫球场项目又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也就是说土地部门不得给高尔夫项目批地。但各地一直禁而不止,这本身就说明:行政执行乏力,资本嚣张放肆。
发达地区、一线城市违规修建高尔夫球场已是罪过,地处沙漠地区的榆林小城也搞豪奢高尔夫球场更是让人痛恨不已。虽然人口不过350万人的榆林处于偏僻的西北地区,又处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但由于遍地富集矿产资源,因而被称作中国的科威特。但尽管如此,小城却严重缺水,生态环境异常脆弱。有人形容,虽然这个地区豪车到处都是,但路上尘土飞扬,尤其百姓吃水用水相当困难和昂贵。
在此情境下,当地发展高尔夫项目,不仅明目张胆地违规,而且是使当地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虽然当地高尔夫项目用的是地下深水,但高尔夫球场的草坪喝足了水,当地百姓就吃不上水了。也就是说,为了满足一众富豪和官员的豪奢情趣,搭上了民生和生态环境。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最形象的现代化阐释。高尔夫本来没有原罪,水更是清白无瑕,可是一旦被资本和权力滥用,就成了现实真切的原罪。消弭公众怨愤,给高尔夫和水正名,就要正本清原,将违规的高尔夫球场彻底取缔。媒体已经曝光,不知道当地监管者能否发挥有效的执行力,让抽水机一样的高尔夫球场歇菜。
从现在开始,公众在期待着一个好结果。不是人们悲观,结果可能是不让人满意的。因为高尔夫球场能够违反常识在榆林这地儿建起来,修建者通达官场的能力就绝非一般,更何况加盟会员接近满员,个个也都非等闲人士。以一场曝光和公众的呛声,是难以撼动权力和资本的铁幕的。
不过,如果当地监管者真的无所作为,淡漠公众舆论。人们也只有掀起更加强烈的舆论声浪,譬如动用网络“人肉”的杀手锏,将高尔夫球场的老板给搜出来,把他背后的人脉关系给晒出来。尤其是那些讳莫如深的会员们,网络总能将深潜的他们给验明正身,看看都是何方神圣。普通会员近20万元,公司会员几40万元,晒出他们的身份,搞不好还能揪出几个贪官来呢!
是当地监管者给力整顿,还是会员们集体退会抑或靠公众揭盖子?相关当事人应该好好权衡。最佳的选择是,高尔夫修建者实现完美转型,既然有让高尔夫草坪绿茵如梦的能力,何不学习科威特的相关企业,转型去搞滴灌节水农业?这既摆脱了违规之名,也符合当地的发展思路,更契合了生态文明的要求。
中国科威特是对榆林的美誉,但是靠吃资源而富裕起来的当地人应该对自然充满感恩之情。取之于资源的富贵应该反哺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节制是美德,滥用是罪过。资本亟需行为上的深刻反思,权力更要进行政策上的理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