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英国骚乱看欧洲的尴尬

(2011-08-11 05:08:18)
标签:

杂谈

本文为南洋商报专栏,并刊于美国侨报、香港文汇报
     
    在人们的印象中,英国是文明的象征,虽然这个曾经“日不落”的帝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来自王室婚姻的现实童话,被世人称作绅士的英伦文化,一向给人以温情脉脉的印象,似乎这个老牌的帝国从来都那么雍容,那么平和。
    可是,当本月4日伦敦警方愚蠢地将一名叫做马克?达根的29岁黑人男子击杀之后,英国各地出现了星火燎原一般的骚乱。由伦敦到利物浦再到伯明翰,骚乱几无停歇迹象。到9日为止,伦敦警力已达1.6万,但依然未能控制住局势,目击者称骚乱现场犹如战区。英国首相卡梅伦和伦敦市长约翰逊虽然都称不会缩减休假,但都坐镇伦敦严阵以待。虽然内部大臣声称不会动用军队镇压骚乱,但强调这是“绝对的犯罪行为”,并要求这些人接受制裁。副首相尼克?克莱格则称暴乱会给当地社区留下“巨大的伤疤”。
    舆论分析,英国发生骚乱的主因是经济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轻人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在整个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情境下,不属于欧元区的大英帝国固然存在着货币上的防火墙,但欧洲经济整体蹀躞的现实,让英国人充满现实的焦虑感。当欧元区第三、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呈现危机迹象时,蹩在大西洋中的英国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不安全感。英国《卫报》就认为:“随着失业率上升,政府削减财政支出,青年活动中心和其他社区服务被迫暂停或缩小规模,年轻人越发感觉被社会排斥,犯罪率在不断攀升。”
    除了经济原因,警民关系不和谐,以及种族和文化冲突也是造成这种骚乱的原因。据英媒报道,哈灵盖(托塔纳姆所在行政区)、兰贝斯等行政区在全伦敦和英国的贫困程度都名列前茅。这些地区的犯罪率在大幅上升,当地青年和警方的关系变得异常糟糕。而一些亚非裔也大多集中在上述地区,哈灵盖有48.7%的非英国白种人,兰贝斯有38%有其他各族背景,使用的文字高达130种。
    遗憾的是,英国警方在这些“边缘社区”并不绅士。就像一位23岁的土耳其裔居民所言,当地警方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他和非洲裔人士。就此而言,发生警方射杀非英国白种人的悲剧也就不足为奇了。更尴尬的是,没有人相信警方所谓达根首先开枪的说法,英国社会普遍认为警方开枪没有依据。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全英也曾爆发过席卷多个城市的骚乱,当时警方就被批评为“机构性种族主义”。这回呢?英国警方恐怕会引来更多的批评。人们担忧,英国警方是否不是有能力保证2012伦敦奥运会的安保工作。
    其实,人们也不必对英国求全责备。发生在英国的骚乱,折射了全欧洲的尴尬。人们犹记,近年来法国也发生过比英国还要严重的骚乱,依然是经济、种族和警民关系惹得祸。而被主权债务危机搞得苦不堪言的希腊,去年以来也多次发生骚乱。让人深思的是,向来和平不设防的北欧小国挪威,一名本国的极右分子却毫不留情地制造了死亡近百人的恐袭事件。他实施恐袭的目的是“为了拯救欧洲”,强烈反对欧洲的多元种族文化。他并承认,欧洲潜伏着80个和他一样的“独狼”同志,以暴力来纯洁欧洲主体文化。  
    英国是否也有这样的“独狼”不得而知。但英国以排外著称的“保卫英格兰阵线”宣称,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该组织拥有10万名支持者。《每日邮报》曾有一项民调,4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极右翼组织放弃使用暴力,他们会选择支持。在其他欧洲国家,形形色色的极右组织不可胜数,他们生活在传统民主的国度里,言行上往往不受约束。在经济不景气的催化下,普通民众往往会迁就于外来移民。因此,欧洲的社会文化其实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期,无论英国还是其他国家,基层执法者警察,恐怕也会沾染上这种排外思潮,从而下意识地用极端手段对付外来移民,尤其是那些看上去很贫穷而不大安分的其他族裔人群。
    民主和自尊的欧洲或许不想承认这个事实。但基督教传统文化里有歧视异教徒的基因,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到现代的“文明冲突论”,无不隐喻了西方骨子里的政治和文化上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在旁观者看来异常彰显,关键是欧洲陷入困顿时,这种优越感就会异化偏激,自下而上喷薄出来,导致不可收拾的悲剧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从北非各国到波斯湾沿岸,欧洲总是以欣赏的姿态看哪里的人民用推特、脸书等网络通讯工具串联反对本国的统治者,并称这是现代化的民主利器。现在,当英国的骚乱制造者也用这些网络工具制造暴力时,该轮到自己头疼了。这也是最大的讽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