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富豪的消费行为何以被误读?

(2011-06-26 18:45:48)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洋商报文集

南洋商报专栏,刊于25日

 

 

    李兆基曾用女人买手袋来比喻中国内地富豪到香港买楼的心态:“豪客买楼不贵不买,不靓不买,不是名牌不买,就像女人买手袋要买几十万元一个的才高兴。
    李兆基的这番话,颇有些酸溜溜的味道。香港房市有的卖,别人愿意买,愿打愿挨,别人何必多嘴。尤其是李兆基这样的香港资本大佬,应该谙熟香港市场主义的真谛,且李兆基本人也在香港和内地经营地产。内地富豪捧香港市场和李老板的场,李兆基还用“女人心态”来挖苦讽刺,实在是有些不够厚道。
    说轻了,是李兆基的嫉妒心理在作怪,看不得穷人翻身;说重了,代表了香港富人对大陆后来居上的焦虑。众所周知,1997年前后的港式商片、烂片时,到处充斥着对内地官民的轻蔑和挖苦,这是香港殖民心态和平民主义对大陆的普遍观感。港地的优越感,是以贬低内地体现出来的。近十年来,两地情势发生了逆转,大陆市场不仅成为香港资本精英和文化精英淘金的热土,内地依托市场经济也涵养出一个新富者阶层。这个阶层固然良莠不齐,但也有一大批视野开阔,靠知识致富的“知本家”。但不管如何,中国富人汇聚起来的消费狂潮,刺激了全球消费市场,意义显然是正面的。
    尤其在后危机时代,若没有中国富豪在全球刮起的消费旋风,世界经济将变得更加死气沉沉。最新统计数字是,去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高达107亿美元,到2012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这还只是国内,中国人在美欧日韩和港澳,消费习惯也是紧盯奢侈品。两个市场依然处于上升空间,中国富人对世界奢侈品的贡献是显然的。对于中国富人的慷慨,无论是美欧日韩还是港澳市场,对中国富人应该有充分的感恩心理,而不是冷嘲热讽。吃奶骂娘,得了便宜卖乖,这在东西方文化语境里,都是不可原谅的。
    正因为如此,世界主要国家都渐次对中国游客松绑,希望借助中国游客的腰包来刺激本国经济。近日、日本、台湾出台新政,放宽中国公民旅游。韩国三星研究院更是直言不讳:“五千万中国游客新消费群体给韩国带来希望”。
    让海外市场惊诧莫名的莫过于中国炒房客的豪掷千金。由于中国房市宏调政策收紧,中国炒房客开始到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置业。纽约曼哈顿公寓今年最高售价纪录3月份被一中国买家打破。150多位上海投资者在韩国济州岛一举买下价值 1.83亿元的房产。在日本,日本媒体报道中国专买“日本人不敢问的房子”,以至于日本媒体惊呼:“日本被中国买下”...外媒估计,被中国房市挤出的炒房资金约有4000亿元,流向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房市。
    就此看来,中国富豪在香港炒房也就没什么稀奇了。全球化时代,全球资本的流动性是不可避免的,资本没有国籍,只有利润。如果说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属于正常,新兴市场的资金在发达国家消费就是非理性的“女人心态”,这显然是充满歧视的误读。
    资本没有原罪,消费更非罪过。嘲弄中国富豪的消费行为,只能说是酸葡萄心理在作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富人,也没有永远发达的市场,风水轮流转,财富到我家。理性的市场主义者,是不问消费者出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