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化产品集体涨价,洗不掉的垄断嫌疑

(2011-03-24 07:40:55)
标签:

杂谈

3月24日时代商报、山西晚报

 

    下月初开始,市民购买洗涤类日化用品要多掏腰包了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将对洗衣粉、洗衣液、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等洗涤类日化用品集体涨价,涨幅为5%~15%。目前我市众多大型超市和商场已接到了厂方通知。业内人士称,继年初护肤品和化妆品提价后,多个日化品牌再次集体酝酿涨价,将掀起近三年来日化行业最大规模的涨价潮。(3月23日《重庆晚报》)
    通胀阴霾掩映下,涨价并不稀奇。但四大日化品牌集体涨价,不仅让人焦虑而且怀疑其动机。日化产品和现实生活不可分离,其中涨价带来的焦虑程度绝不亚于油盐酱醋;由于四大日化品牌市场份额高达80%,其集体涨价当然会让公众觉得有垄断嫌疑。
    虽然,精打细算的消费者算过一笔账,按照现在的涨幅,日用消费品的支出部分并不算多,对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如果说这些品牌洗不白垄断嫌疑,就这么毫无顾忌地将涨价进行到底,不仅影响其市场口碑,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商品的跟风助涨,给宏观经济和微观民生带来双重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由于四大日化产品大多属于石化产品的副产品,在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到百美元每桶的高位下,加之中间环节的运费成本增加拉动,还有利比亚战争以及中东政局不稳的影响,受各种因素传导而致的涨价是合理的。但是,市场传导的合理价格攀升,需要一个公开透明的周知途径,即各大日用品牌向零售商和消费者说明涨价的原因,公开成本,取得零售商和消费者的理解。
    四大日用品牌没有这么做。而且,其中还存在更大的市场吊诡。因为日化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品牌间的市场抢滩让人目不暇给。这从形形色色的广告中即可一窥端倪。除了质量这个不好评估的因素,关键就是价格,可以说价格决定市场。在此市场坐标系下,一家涨价而三家围观,涨价者反而会很惨。
    公众的疑惑恰恰就在这里,如果说四家品牌在向公众明晰涨价理由后再行集体涨价,公众虽然不满但也会“理解”接受;问题是任何一家涨价都没有给出公众切实的理由,“原材料”导致的涨价只是四大品牌给出的模糊原因。所以,这样的集体涨价在公众看来就有垄断同盟的意味。当然,在市场上厮杀凶恶的四大品牌也不可能暗室密谋。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家涨价了,其他几家也跟风而上。但是这种日化产品的市场盲从,在消费者看来恰恰损害了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在市场敏感的通胀预期之下,跟风涨价的市场主体,在观众看来就是捣乱者,就是导致市场紧张的麻烦制造者。
    更关键的是,石油价格上涨并非始自现在。为何四大日化品牌非要赶在四月份涨价?公众难免会和“两会”和“3.15”联系起来:前者,通胀和价格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后者,是曝光各类商品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特殊日子。如果是选择3月份涨价,四大日化品牌恐怕会面临相当大的舆论压力。趋利避害,追逐利益,是市场主体的本能。但是四大品牌涨价时机的选撷,不免让广大消费者窥探到其过于机会主义的本色。不堪的是,就在3月份,宝洁、欧莱雅等八家企业因涉嫌垄断而被西班牙开出5000万欧元的巨额罚单。
    在中国市场,这些日化品牌的江湖大佬们,因为集体涨价也充满着洗不掉的垄断嫌疑。只要公众有嫌疑,监管方是不是要启动垄断调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