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地理学家夏训诚在“金沙讲坛”上介绍了我国学者最新一次对罗布泊地区科考研究得到的7大新发现。在这次科考中,学者们对罗布泊“大耳朵图像”有了新认识,找到并确认了罗布泊东湖的北湖岸线存在,得出古湖泊的面积超过5.5万平方公里。夏训诚表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正在起草“新楼兰计划”,将罗布泊纳入其中,从上游引水,在罗布泊旁形成一个新的淡水湖,进行楼兰的生态重建。(28日《解放日报》)
楼兰古城消亡之谜,至今难得正解。一般认为,是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导致路断城亡;或是罗布泊干涸,绿洲变沙漠,此地不再宜居,导致水断城亡。两种说法皆有道理,今人或可通过更深刻的现场考察和考古发掘,对罗布泊干涸和楼兰古城消亡之谜得出最接近历史真实的答案,以化解笼罩其上的神秘面纱。
不过,历史遗迹就是历史遗迹,今人可以研究,但不可以滋扰,更不能画蛇添足地按今人的意愿去改造。因为时空不可以穿越,历史不可能完全再现,经过时空祭奠的历史遗迹,已经具备了非物质文化的属性。所以,罗布泊的神秘,楼兰古城的残缺,按照普世的文化保护原则,应该是维持其原生态。他们的残缺美和释放出来的文化迷思,反而映射出更为周延和丰富的魅力来。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现代人竟然要实施所谓的“新楼兰计划”,要给干涸的罗布泊注水,重建楼兰古城,还美其名曰“生态重建”,就让人看不懂而且充满担忧了。毕竟,这一计划的提出者不是好大喜功的权力人,而是中科院的学者。前者,基于人治流习的传统,总是信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唯心政绩论,时不时搞一些大干一番的计划,譬如所谓的“引渤入疆”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如此不切实际的计划已经为民意所质疑和呛声,导致相关方面不得不出来解释甚至是否定。
现在,连社科院的学者们都出来凑热闹,推出和常识不符的计划和工程,则不啻于是一场现代乌托邦的闹剧。如果说官员是好大喜功,学者则是好大喜空。别的不说,即以罗布泊而论,真要形成一个新的淡水湖,水源从何而来?学过中国地理的人都知道,罗布泊已经属于沙漠,处于西北干旱地区,这个地区的水源补给靠的是夏季的雪山融水,河流多为内流河,而且冬季断流是季节河。在此自然状况下,别说恢复5.5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即使再造一个5平方公里的淡水湖,也无异于天方夜谭----杭州西湖的水面面积为6.5平方公里。试想,一片瀚海的罗布泊能出现西湖那样的奇迹吗?
相比之下,这一计划甚至还不如“引渤入疆”工程来得现实。起码“引渤入疆”还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因为人家还没有颟顸到在新疆腹地在建淡水湖,而是要建盐水湖。实在不晓得社科院学者所谓的从上游引水指的是谁的“上游”,是长江、黄河还是塔里木河?这个工程的造价不知其核算过没有?以不可能的惊天之价去“淹没”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存,祸耶?福耶?好在这是个呓语般乌托邦,不然真是杯具。
罗布泊注水是乌托邦,楼兰工程生态重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学者精研学术,实事求是为本,科学探求是魂,如果连学者们都习惯性大嘴巴,满嘴跑火车,这个世界就充满了迷惑性和欺骗性。学者们一旦陷入哗众取宠的学术功利之中,诱发的危害性绝不亚于官员胡乱决策的好大喜功。因为学者们一旦信口开河,很容易欺骗社会舆论,更容易成为官员政绩工程的催化剂。
让罗布泊保持其神秘性,让楼兰古城维持其原生态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