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的小康理想和营养不良

(2010-07-25 07:29:32)
标签:

杂谈

    “我国电影将保持年均500部以上的影片生产能力,每年争取有300多部新电影进入主流院线,有50部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即基本每天一部新电影、每周一部好电影问世。”———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在首届塞上江南影视节主题报告会上称,全年产量有可能达到500部,排名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
    500、300、50、每天一部新电影、每周一部好电影,这些数字指标耐人寻味。可以说,500和300的大指标反而好实现,但是对于叫好又叫座的好电影,每年50部的指标也很难完成。“叫好又叫座”是个很中国化的愿景---叫好可以理解为艺术品质高,也可以解读为主旋律属性;叫座当然是体现在票房收入上。
    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48.4亿元,去年同期的数字是26亿元,今年全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有望达到100亿元。中国票房总量,虽然离美国的100亿美元还有相当距离,但是增量趋势明显,超过美国是可预期的。在此市场平台上,中国电影超越美国好莱坞大片,也未必是不可能的。因此,和中国电影市场的愿景比,中国电影的近期目标并不高,只能算是小康水平。
    但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几乎一本为进口大片所掠食。剩下的一半则变成了国产片的弱肉强食,70%的国产片亏损,只有少数大腕导演的大片才能赢得可观票房。说白了,导演无非那么几个,票房区间也停留在暑期档和贺岁档两大节点。相比《阿凡达》轻而易举在华就夺得十几亿的票房,国产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也只有《建国大业》4.3亿元左右。但是这部片子的票房的真金含量很是值得怀疑,如果挤掉组织观影的水分,能够实现3亿元的票房就已经不错了。
    牛气逼人的冯小刚导演,暑期档的热片《唐山大地震》喊出了超5亿票房的目标。映前文宣集中以23秒的特技引人,映中则以煽情的“哭”作为噱头,加上提价等,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从其表现看,《唐山大地震》要赢得5亿票房,玄得很。对市场至为敏感的影院经理们认为,开设大片零点首映场是衡量影片票房的重要因素。《变形金刚2》和《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的零点首映场都曾是一票难求。但是,《唐山大地震》的零点场销售情况普遍冷场。两相对比,国产电影和美国大片的差距摆在那。
    如果说《唐山大地震》的票房实现不了5个亿,冯导宣称的另一部贺岁影片《非诚勿扰2》的5亿票房预期也就成了一句笑话。所谓的“5亿俱乐部”就是镜花水月。
    没有人怀疑国产电影的市场冲击力越来越强,但是在开放和崛起的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电影要想在短期内超越美国大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影要实现不算太高的小康理想,仅仅从电影数量和指标上着手是大大不够的。因为从现实而论,中国电影不仅缺好导演、好编剧和好的制作团队,更缺世界先进水平的影剧院。中国有300多个地级市和2800多个县级市,2009年只有224座城市有票房纪录。太多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电影院,在山东,17个地市有一半仍没有影院。还有就是:美国有4万多块银幕,平均8000人拥有一块;日本与韩国两万人占据一块银幕,而中国2009年的银幕数不足5000张,其中将近一半老化闲置,平均下来,60多万人才能共享一张有效银幕。硬件跟不上,要实现好的票房也很难。
    因此,中国电影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全系统的转型升级,而不是靠一两部国产电影的单打独斗或500部电影的“人海战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