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公函道出了以权凌法的社会尴尬
(2010-06-29 05:55:52)
重庆农民付强的蛙场被划入了工业园区,在补偿没谈好的情况下,施工者放炮开山,大批蛙在炮声中死去。付强由此与爆破公司展开了诉讼。不过,原以为胜算在握的付强,却等来了一场打输的官司。今年6月,付强的律师查阅卷宗时,发现了一份当地管委会发给法院的“公函”,要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并警告法院不要“一意孤行”。此前,与政府达不成补偿协议的付强,还被当地警方多次调查。目前,他在期待着不受政府干预的二审判决。(6月28日《新京报》)
政府给法院发公函,未尝不可。但如果公函的内容是干涉法院办案,则是权力干预法院独立审理案件的证据。讽刺的是,纳入案卷卷宗的这份公函不仅以命令的口气要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并警告法院不要“一意孤行”。这份公函也确实发生了效力,审判结果完全符合公函的要求---原告毫无悬念地打输了官司。
愿打服输,是最淳朴也是最符合法治精神的民意解读。但权力私底里和法律暗通款曲,甚至是威胁警告,这份公函写满的是潜规则。那么,原告律师和原告无论是基于匡正法律的尊严还是基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这份写满权力骄横见不得阳光的所谓公函曝晒于大庭广众之下,都让人钦敬感佩。
权力凌法,公众并不鲜见。但以公文方式,白纸黑字地干预法院独立审判的,还是让人胆战心惊。权力表达越骄横,越牛气,就愈发折射法治的羸弱和权利的悲戚。所以,最牛公函的横空出世,让公众嗅出了中国社会阴魂不散的人治积习和权力戾气,也让人们窥到了中国社会的短板所在。公民社会依然在路上,法治进程修远漫漫。
显然,最牛公函所隐喻的,绝非一起案件的瑕疵,乃是整个社会的尴尬。无论是这纸最牛公函的炮制者,抑或无奈仰承权力鼻息而判案的法院,都明白这样的公文旅行不那么光明正大,不符合法治精神。所以当东窗事发之后,炮制者在推卸责任,接受者在东遮西掩,审判的法官索性搞遗忘,甩给公众一个“葫芦提”。看得出来,擅权者和枉法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纸公函的危害性,而是死扛到底。铁证如山还狡辩,有权者脑子里的贵恙远比最牛公函的文本表达更让人气愤和羞赧。
值得一提的是,当最牛公函演化为公共事件。炮制公函的权力竟然如此解释:“他在法律上钻了空子,林业局糊里糊涂给他办了养殖证,我们政府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从而认为原告道德有问题。其言外之意是,所谓公函,不过是给不道德的刁民一点教训。
权力如此表达,不仅无知更兼无能。法治社会,公民合理利用法律规则,获得权利的最大化,并无不妥。如果权力觉得又亏,恰恰应该通过法律途径公众解决。给公民戴上不道德的大帽子,已经是偏离法治轨道而蹩进了人治的死胡同。再以公函明示法院,要其整治所谓“刁民”,则是一错再错,使自己变成了封建衙门里的官老爷。权力的杀威棒加上污名化的道德惊堂木,呵斥具有现代法治意识的新公民,真的是时空错乱,权力的倨傲和无能表演得淋漓尽致。这里,人们只看到了滥用权力的不道德,还有权利被棒杀的无助感。
凌法、侵权,颐指气使,铁证如山。炮制公函的权力如果依然牛气冲天,充溢普罗大众心中的就只有悲哀了。但是,好在我们拥有了舆论曝光的利器,让那些隐藏和沉潜极深的权力暗箱操作大白于天下。更要者,我们拥有越来越多依法维权的沉勇者,权力乱法的滋扰终究能够正本清源。人们相信,有了最牛公函这份权力凌法的铁证,法律的裁决最终一定是公正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