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山》进入映前热身进行时

(2010-06-01 07:38:03)
标签:

杂谈


    冯小刚新作《唐山大地震》将于7月22日全面公映。昨日,冯导带着主演徐帆、张国强、王子文、张子枫、张家骏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官网启动仪式。献出一张自己与徐帆早年在温哥华的合影,冯小刚以此对即将于网络展开的“我们的全家福”活动做一个抛砖引玉。在接受采访时,冯小刚首次谈到了片中23秒大地震场面拍摄的技术性难题,“我们使用了所有能用的全世界最先进的东西。”(5月31日《东方早报》)
    今年的暑期档竞争依然激烈。从儿童节开始,暑期档争夺战已经开打,未来2个月内,将有20多部电影赶趟儿。由于世界杯的搅局,“前暑期档”的电影可能有些倒霉。但是对《唐山》而言,争票房的可能是两部美国大片,阿汤哥的《危情谍战》和拉塞尔的《罗宾汉》。《危情谍战》将于6月25日在全球公映,《罗宾汉》则是上周北美票房的亚军。虽然《唐山》和好莱坞大片存在着院线时间差,但如果这两部美片让观众过瘾,《唐山》的吸引力就衰了许多。去年暑期档表明,票房过亿的只有7部影片中,而票房冠军还是被《变形金刚2》夺得。
    竞争如此激烈,《唐山》映前文宣剩下了不足2个月,必须迅速投入映前热身。所以,向全国展开的“我们的全家福”算是凝聚人气的大动作。不过,实在讲这个活动的创意并不新鲜,说白了还是以情感人,唤醒国人对“家”的亲情记忆,更主要的达到以“家”为单位观影的集聚效应。小刚的良苦用心能有多少收获,还有待观察。
    冯导抓人眼球的焦点在于特技。《唐山》讲的是地震和地震中的人和事,应该属于灾难片的范畴。由于好莱坞灾难片的影响,吸引观众的灾难片,必须要有天崩地裂的震撼性。而那种震撼,只能靠电脑科技来完成。《唐山》也不例外,而这也成为冯导映前炒作的两点。23秒特技,“我们使用了所有能用的全世界最先进的东西。”(冯导语),耗资2000万美元?(该片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耗时10个月。
    冯导话说到这份儿,确实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按照“最先进”的逻辑,《唐山》的23秒特技应该超越《2012》和《阿凡达》吧?不过,话说得太满,让观众期待过高,可能也会造成相反结果,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而且,在观众的感官被好莱坞越来越玄幻的特技麻痹后,23秒的短促特技,震撼观众的恐怕也就是一瞬间。所以,23秒虚拟的特技是无法支撑起100分钟(?)的现实主义的剧情。
    《唐山》地震悲剧离我们并不遥远,当年的孤儿今天也不过是人到中年。冯导要拍好《唐山》,关键还是要演绎出符合历史真实和熨帖现实人性的情景来。这,显然不能像好莱坞灾难片那样超现实主义。更重要的是,1976年的中国,政治环境是封闭的,社会环境是压抑的,如何用高超的电影艺术挖掘社会、自然、个人三者间的纠结,以及如何描绘地震悲剧的不可抗力和社会悲剧的“可抗不力”的矛盾,对冯小刚是最严重的挑战。由于唐山大地震悲剧蕴含着或然和必然的辩证要素,是个让后来人一直反思的命题,因此无法用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个人英雄主义或乐观主义)或集体主义的奉献美学来简化诠释。否则,冯导一不小心就会将《唐山》搞成好莱坞灾难片的效颦和主旋律式的悲情颂歌。
    冯导已经毫不掩饰地放言,《唐山》有5亿票房的预期,并称自己在票房上“独孤求败”,他近日又称:“就这个数我还是保守估计的。”这就意味着,在今年的暑期档,他追求的是票房老大。自信是好事,也有青年导演(李蔚然)讽其“狂妄”。在我看来,票房事小,《唐山》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好莱坞灾难片的剧情大片,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唐山》热身,不能光求铜臭味,更要讲人文味。
   
本文刊于6月1日时代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