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局日前确认位于洛阳邙山的一座大型墓葬为三国名将、曹操族子曹休之墓。考古专家史家珍同时表示曹休遗骨无法DNA鉴定曹操头骨。昨天复旦大学“DNA验曹操墓”项目负责人之一韩昇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表示对曹休遗骨进行DNA测试对鉴定之前的曹操头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韩昇还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去提取曹休遗骨DNA,因为该样本对“DNA验曹操墓”项目有很大的价值。
曹操从子(史载“族子”)曹休墓被意外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低估。毕竟,曹魏大墓被完整发掘的,并不多见。尽管曹休墓出土文物并不多,反而为研究曹魏时代讲求“薄葬”的墓葬文化提供了研究契机。有趣的是,对于曹休墓的历史文化价值,从专业的考古学者到复旦的专家教授,似乎并不关心,而是纠缠于曹休墓和曹操墓的DNA检验。
这意味着,真正的曹休墓还是变成了悬疑曹操墓的配角。曹休墓的出土,又激活了人们对曹操墓的记忆。人们魂牵梦绕的还是曹操墓的解惑。于是,有人想出了用现代DNA检测的方式,用曹休的头盖骨给疑似曹操的头骨验明正身。这相当的有趣,因为这很符合现代人的娱乐趣味。很可怜,被曹操视作曹家“千里驹”的曹休,反而在千年之后要为曹操“滴血认亲”。考古学家很理性,说不能!因为曹休头骨被岁月侵蚀得厉害,验不准;而且父系DNA验证有缺陷。更重要的,还指出曹操家族的复杂性,曹操本性夏侯,是宦官曹腾的义子。也就是说,曹操和曹休根本没有血缘关系。
这些都有道理。可是经考古学家这么一折腾,人们的兴趣立刻从曹休墓本身转移到DNA和曹操墓上,就使被时间淡忘的曹操墓的娱乐价值又复活了。更可笑的是,专业的复旦学者对考古学家的言论不以为然,认为“DNA验曹操墓”项目有很大的价值。专家们的口水战,放佛曹操墓娱乐口水战的翻版。可以想见,两方观点经过舆论弥漫发酵,在民间引起的讨论该是怎样的热烈。经过这番民间讨论的孵化,曹休墓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就被全面娱乐化。
无论是曹操墓还是曹休墓,发掘的目的当然不排除解惑历史的奥秘。但是解惑的目的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重建历史时空的真实模型,让现代人透析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然后,通过专业精研的科学研究,阐发出百家齐放的学术意义。还有就是,通过有效的方式,对这些见光的历史文化遗迹予以保护,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份难得的文化遗产。
可是,考古学家们的专业知识被地方利益的功利化所绑架,轻易且轻浮地下结论,按照地方公权的意图制造惊天考古效果,把死去的历史名人当成本地经济发展的摇钱树。曹操墓的悬疑就由此而生,多元舆论的评判和民间娱乐化的冷嘲热讽也就跟风而上。在此逻辑下,才衍生出验证曹操DNA的说法,而专家学者们也乐得以科学的名义进行炒作。就在曹休墓出土之前,复旦大学就已经开始了在全国各地征询曹操后裔进行DNA验证的工作。不过,随着曹操墓娱乐热潮的退去,这样的工作也就湮没于民间。曹休墓的发掘,使之借尸还魂,所谓的DNA验证,自然也就火了一把。
事实上,这种为古人血缘担忧的学者除了制造一些现代人的娱乐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文化价值。这种画蛇添足,既不能证伪曹休墓,更无法证实曹操墓,只能误导人们进入伪文化的歧途。
公众需要大众娱乐,更需要文化启蒙。学有专长的学者专家们,要做好的文化导航者,而不是制造娱乐泡沫的好事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