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贾德的纽约之旅:为核还是为和?

(2010-05-06 23:44:10)
标签:

杂谈

媒体专栏稿,勿载

    伊朗总统内贾德2日率领伊朗代表团赴纽约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客观地说,作为主权国家的元首,内贾德代表他的国家参与联合国大会并非新闻。但是,由于美国和伊朗长达几十年的敌对关系,加上当前伊朗核危机的敏感性,内贾德赴纽约就成了国际社会的大新闻。内贾德的纽约之旅,为核还是为和?

    美伊南辕北辙,内贾德难以解套  

    和过去几年内贾德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一样,这次内贾德依然表现出对美绝不妥协之势。他在到达纽约机场时强调,伊朗不需要西方国家的信任,因为西方大国并没有尝试同伊朗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可见,内贾德依然表现出他一贯不妥协的品性和雄辩气质,不仅不惮于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吵架,而且将伊核危机的责任推给“囤储并使用和垄断了核武的”的美国。

    无可否认,内贾德的纽约之旅,和其他国家的目的一样,都是奔“核”而来。但是同一个“核”字,伊朗核美国的解读是不一样的。伊朗要为自己的核目的进行辩解,取得国际社会的同情,瓦解美国制裁伊朗的核同盟。按照内贾德的表述,就是在NPT大会上给出“务实、公平和清楚的建议”。美国则要伊朗兑现承诺和义务,利用NPT审议大会对伊朗形成舆论夹逼。按照美国舆论的说法,就是汇聚国际社会的共识,利用25天的冗长会期,对诞生于1970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予以充实改进和修正,目的就是增加伊朗、朝鲜和其他国家开发核武器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会前美国已经给内贾德打了预防针,希望其成为“会议的‘建设者’而非‘自我孤立者’。”(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语)此外,美国强调不会和伊朗举行双边会谈。言外之意,内贾德可以尽情表演,但美国不会和其互动。

    由于美伊两国在核问题上南辕北辙,针锋相对,国际社会不要指望内贾德纽约行会给伊朗核危机解套,更不可能化解美伊关系的坚冰。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和以往一样,内贾德在联合国的讲台上让国际社会再次领略他滔滔不绝的雄辩口才,唯此而已。

    果不其然,在 53的会议上,内贾德一方面辩解伊朗没有发展核武器,另一方面炮轰美国核政策,认为美国对其他国家核威胁,并反戈一击邀请奥巴马总统一起制定一个销毁核武器的时间表。而在内贾德发言时,美国与会代表则集体离席表示抗议。

    美伊博弈棋局,内贾德游刃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伊核博弈的棋局中,美国看似强势一方,但实际上伊朗的反制能力同样不容忽视。

    美国的优势在于,已经取得了原六方机制中几乎全部国家(包括俄罗斯)的支持。只要美国下定决心,对伊实施更严厉的制裁甚至发动一场战争都有可能。但是,美国的强势恰恰也是其最致命的硬伤----事实证明,制裁并非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佳选择,只会导致伊朗国内更为广泛和强烈的反美声势。至于发动对伊战争,美国更是不敢轻举妄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副遗产摆在那,布什总统的前车之鉴,使得奥巴马不敢后车之覆。更为吊诡的是,一旦美国真要对伊动武,俄欧立场也会逆转,尤其是俄罗斯,绝对不希望美国的一把战火将俄罗斯在伊经营几十年的利益烧得干干净净。更何况,被经济危机缠身的奥巴马总统明白,通过“新政”拯救美国经济才能成就其历史地位,使用蛮力解决伊朗核问题,不仅不会为他的“传奇”加分,一不小心还会使他成为另一个小布什。

    对于美国的利剑,伊朗的反制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一、以国际公关应对美国的国际游说。伊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公关效果,地区大国土耳其和巴西表示不同意对伊制裁,愿意充当美伊之间的和事佬。土耳其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巴西是新兴大国,两国对美有一定影响力。此外,伊朗还打算游说安理会14个理事国,为己张力。二、举行核裁军会议(417-18)招架华盛顿的核安全峰会(412-13日),和美国争夺话语权。相较于美国在核安全峰会上誓言对伊朗和朝鲜等国施以核武器打击的威胁,内贾德则在核裁军会议上强调“应该建立独立的国际组织,有计划地监督核裁军并组织核扩散”。相比之下,内贾德的表态似乎更加理性。三、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伊朗先举行“伟大先知5”军事演习,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打击;同时增加10亿多升汽油储量并计划提升国内炼油能力,是为了应对经济制裁。四、了解美国死穴,握有制衡王牌。伊拉克和阿富汗,是奥巴马外交部署的两个重点。选举后的伊拉克,并未实现和平,而是陷入了连环袭击的乱局。伊朗对伊拉克什叶派有相当的影响力,如果伊朗捣乱,伊拉克局势就不会好转。此外,内贾德不久前还访问了阿富汗,和美国争夺在此地区的影响力。虽然效果未必如意,却也让奥巴马心乱如麻,毕竟阿富汗是奥巴马反恐战略的重点。

    化解伊核危机,美伊须换位思考

    美国能够发给内贾德签证,内贾德能够亲赴纽约,说明美伊双方还有些许转圜空间。缓解伊核困局,当务之急还要双方换位思考。对美国而言,制裁和动武都是不得已的下策,因此还是回到多边外交渠道解决问题。对伊朗来说,既然一再声称没有发展核武器的企图,和国际社会合作才能证明自己,当前最好的路径选择就是落实核燃料交换协议。如果双方不肯妥协,必然是两败俱伤。

    因此,内贾德的纽约之旅,是他一贯强硬外交风格的体现。就此而论,伊朗核危机并未出现好转的迹象,在NPT大会上也不可能出现“和”的结果。但是,无论美伊,恐怕都不希望伊核危机走向最极端的结局。双方的针锋相对和言辞激烈,不过是博弈手段而已。更重要的是,美伊双方不仅是单纯的敌对关系,在中东和阿富汗地区也有相互制衡的利益关系。所以,内贾德的纽约之旅,也隐隐约约让国家社会看到了一丝希望。不过,美伊关系向何处去,伊核危机如何发展,关键还要看双方的博弈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