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板捐赠9.8亿居首,位居前10的慈善家房地产老板最多。今天下午,由民政部指导、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公益时报社承办的“2010慈善大典暨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发布仪式。本报记者根据2010年中国慈善排行榜统计,上榜慈善家133位,合计捐赠34.38亿元,上榜慈善企业448家,合计捐赠52.95亿元。(28日《法制晚报》)
据统计,2010年中国慈善榜上,前10名中有6位是地产大亨。这既让人高兴,又发人深思。中国房市虚热难抑,房价高企,国有民营资本纷纷进入这一高利润行业,从市场看未必是好事。但是,地产利润高,地产大亨高登慈善榜的多,说明地产大亨们具有回馈社会的善心善意,又是一件好事。地产大亨们的慷慨解囊,或能缓解民众对房市的不满情绪。
但是,民众心中自有一杆公平的秤。相较于房地产业带来的高额利润,地产大亨们的慈善回馈依然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地产大亨们的慈善并不足以抚慰公众之心,更不可能抵消一些地产大亨的资本原罪。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地产大亨,还是其他富豪们,其慈善行为,往往具有应激性,而非常态之举。据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显示,教育、救灾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仍然是国内最能吸引捐赠资源的慈善领域。
尤其是体现于救灾上的慈善行为,更具有相当的或然性。譬如汶川大地之和玉树赈灾,大亨们的慷慨解囊,往往具有运动性、从众性和宣传性。所谓运动性,指的是参加某些组织和媒体举办的捐款活动或仪式;所谓从众性,是因为灾难时期国民情绪处于激动状态,某某大亨捐款多少往往会对其他大亨造成相当的民意压力,因而大亨们不得不从中捐款;所谓宣传性,是指捐款者往往会为娱乐大肆报道,收获社会名声和赢得良好的道德评价。捐款现场,大亨们习惯于用放大的支票来证明自己捐款多少等等都是明证。
所以,中国大亨们的捐款和成熟市场经济的富豪慈善,还相当初级。一者,中国社会缺乏常态的慈善体制机制,更缺乏独立的信用评价和立体监督。在此情境下,富豪大亨们的慈善行为往往是心血来潮式的,而且容易带来虚假捐款的弊端,如去年就有媒体曝出江苏某集团没有兑现给予汶川特大地震捐款等。二者,有些大亨捐款的目的性太强,不仅是为了宣传自己,甚至是处于原罪心理,此类慈善虽善不善。三者,中国慈善所得善款和中国富豪数量严重倒挂。据201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统计,中国大陆10亿美元以上的富豪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但中国富豪捐款数量,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这足以说明,中国慈善不仅缺乏成熟机制,而且中国富豪的慈善心理还处于为子孙计的低级状态。
因此,中国的慈善机制要构建,富豪的慈善心理要升级。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的创富平台和市场环境也要更新,如果说没有公平的创富环境,财富就会大幅聚集到某个行业,譬如当今的房地产也。如此一来,这样的富豪并不能得到公众的尊重,而只能被视作特殊利益阶层。这样的阶层,即使慷慨解囊,社会评价也不会太高。相反,如果政策设计和市场环境给予全民创富的机会,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全民慈善的良好氛围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文刊于29日时代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