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力发电异化形象工程的讽喻

(2010-03-11 17:19:46)
标签:

杂谈

 
   “国内纷纷上马的风力发电厂大多是形象工程。”工信部副部长苗圩7日在参加湖北团小组讨论时语出惊人,他认为我国风沙伴存,风电设备受风沙磨损大,上马太多风电项目不合我国国情。(3月10日《京华时报》)
    风力发电属于清洁新能源,属于新兴产业。按照时髦说法,这样的产业项目契合低碳、环保和生态文明的要求。可是,正是因为风力发电的产业的“时髦”,反而带来了异化的产业导向,各地跟风上马,有没有条件都要上,于是风力发电项目变成了权力装点门面的政绩工程,这不啻极大的讽刺。
    据统计,2009年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可超2600万千瓦,比2008年翻番。这么多的风力发电项目在危机年蓬勃发展,显然借了国家大规模投资的光。因此,风力产业在中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和西方利用海风发电的风电产业不同,中国风电产业聚集于西北地区的戈壁或沙漠地区,譬如甘肃酒泉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发电前景固然令人艳羡,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但是,这个地区的风沙肆虐,对于风电设备的侵蚀是相当严重的。在海风环境下,风电设备可用20年,但在风沙侵蚀情势下,风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这就意味着虽然同样是风力发电,中国的发电成本较之西方国家已是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以中国现有的技术,还不具备生产风力发电设备的能力。几乎所有的设备都要靠进口来实现,作为传统的加工市场,中国风电产业末端。风电产业在中国市场越是实现产业聚集和产能倍增,积累的市场风险越大。利润大部分为握有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所蚕食,而且还受制于海外市场。一旦遭遇市场梗阻,中国市场积累的产能就无法消化,导致整个产业的过剩。更重要的是,由于风电产业短期内的一哄而上,也推升了国际市场风电设备的价格。仅去年一年,“中国制造”为“海外创造”(海外风电设备核心技术企业)提供了海量的利润。繁华过后,只有规模没有技术的低附加值产业复制,除了求得各地发展清洁能源的虚名外,中国风电产业没有占得任何市场之利。而且,在国内市场无序的竞争中还吹大了让上游企业赚足利润的风电设备泡沫,而泡沫破裂的风险却由国内众多企业承担。
    以甘肃酒泉的风力发电项目为例,即使按照理想的产业愿景实现发电。但是由于处于偏远地区,所发之电也输送不出去,就像曾经的晋煤难以外运所造成的能源浪费一样。故而,加上进口设备的高额成本,再算上风电输出的高压线路铺设成本,甘肃酒泉风力发电的产业效益就大打折扣。如果说风电产业徒有虚名而无产业增值之实,赔本的环保买卖也是失败的。这样的项目,不仅是形象工程,而且相当典型,还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产业转型升级也好,清洁能源项目也罢,都需要国家层面理性的区域布局和政策设计。如果系统化的产业结构调整异变为一个个零碎的项目,为各地盲目上马和追逐,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产业紊乱。遍地开花的光伏产业是一例,风电工程又在重蹈覆辙。如果新兴产业总是成为各地炒作的概念,不顾一切地盲目上马,恐怕只是挣足了权力面子而损害了产业升级的里子。
    3月11日时代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