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票房通胀的贺岁档国产电影

(2010-02-24 06:11: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深圳商报文集
   
    尽管春节长假天气寒冷,不过影市依旧一片火热。《锦衣卫》、《全城热恋》、《大兵小将》、《苏乞儿》、《喜羊羊》、《花田喜事2010》等国产影片占据了票房主流,抱团迎战超级美国大片《阿凡达》,将其逼近扫尾阶段。根据《中国电影报》的数字统计,今年春节七天的票房超过3亿,相比去年同期的1.6亿票房将近翻了一番,涨势和总数都创造新高,这也让贺岁档整体票房达到了创纪录的30亿。(2月23日《新京报》)
    贺岁档期电影大战,从11月中旬就已经打响,到春节黄金周落幕。近30部国产电影抱团PK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和《2012》,结果是两部美片卷走16.5亿票房,国产片加起来的票房比人家还少2个亿。再说春节票房,7天票房高达3亿,相比牛年春节的1.6亿算是井喷式增长,但是被刻意压缩放映时空的《阿凡达》余威不减,狂吞1亿票房,众多国产影片只得抢食那剩下的2亿票房。
    因此,表面光鲜的票房背后,对国产电影而言实际上是票房价值的通货膨胀。正如《锦衣卫》发行方负责人张文伯所言,虽然票房数字看起来挺好的,但是回去算账,结果就是大家都没赚到钱。
    这很正常。电影作为文化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也要契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要懂得经济学常识。美式好莱坞大片,向来以大制作、高科技、高投入和高娱乐附加值放眼全球,营销世界。因此,好莱坞大片未必部部都是精品,但是作为美式文化产品输出和美国软实力推展的象征和载体,美国政府、好莱坞娱乐资本和演艺界精英,都会不遗余力地为好莱坞大片进行包装,以求获得最大的回报。更何况,《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在少年时代就谋划着投拍这样的一部梦幻式大片,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精妙奇想加上好莱坞独具的优势基因,《阿凡达》纵横全球、搜刮中国票房就是很符合逻辑的事情了。
    再看国产电影,缺乏的不仅仅是好莱坞的电影导、拍、编、制水平,更绝少好莱坞的营销和发行机制。如此情境,造成了国产电影单打独斗,在国际市场缺乏好莱坞电影的市场影响力。除了“申奥”电影的昙花一现,就是中国几代导演沾沾自喜地满足于欧洲电影界的获奖,艺术格局难以实现突破,导致中国缺乏真正世界级的大导演。在国内市场,或武侠、或贺岁、或古装,大家往往是扎堆而上,体裁重复,了无新意。尤其贺岁档,前些年主要是冯小刚在经营,现在是内地香港导演一哄而上,加上好莱坞电影的强力介入,贺岁票房的蛋糕再大,也经不起众人的分而食之。
    相比前两年,今年贺岁档的30亿票房其实已经扩张到极致。但是平均下来,大多数国产电影的票房只不过数千万而已。数字面上的巨额票房煞是诱人,可是对争抢贺岁的国产电影而言,其实是看得见摸不着的票房通胀,结果是国产贺岁电影的贬值。难怪,观众们现在开始怀念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贺岁档和春节票房的井喷式增长,预示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巨大。这意味着,只要是好的电影,中国观众就不会吝啬腰中荷包,就像《阿凡达》那样。在观众有充分娱乐自主权的市场语境下,中国市场并非是国产电影的禁脔。靠行政命令和观众的爱国是无法帮助国产电影占得市场先机的。最根本的,还是国产电影自立自强,找准定位,多出精品。至于为票房而票房的“赶档”时电影,譬如一哄而上的贺岁档,除了制造票房数字上的通胀效应,对提升国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并无助益。

本文刊于2月24日时代商报、25日深圳商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