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官员“雷语语录”看权力傲慢和权利卑微

(2009-12-17 05:21:24)
标签:

杂谈

 
    近日,媒体总结了2009年官员“雷人语录”,其中,“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位居第一。专家表示,官员“雷人雷语”受关注,说明当前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中的官僚主义习气仍然比较浓厚。(12月16日《新华网》)
    这条“替谁说话”的雷语出自郑州的一位副局长。虽然雷人程度较高,但是对比其他的官员雷语,如“这个事不好说太细”(天津某局的刘姓副处长)、“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某省某政协官员)、“房地产商来我市投资,赔了算我们的”(某市长)、“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某省文化干部)、“法院是习惯性这么做的”(某法院院长)...内涵上并无不同,凸显权力的极端傲慢。自然,民众的权利就显得相当卑微。
    官员“雷人语录”一再出现,而且具有不分地域和覆盖各个权力部门的“异口同声”,显然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官僚主义习气所能概括。在人们看来,这是一种社会性的痼疾和悲哀,因为官员集体无意识的口无遮拦凸显人治语境下的权力任性,预示着法治进程的步履维艰和公民社会构建的艰难。
    令人倍感警觉的是,这些“雷语语录”之所以对公民权利表现出不可一世的轻蔑,并非纯粹出自权力的傲慢,更多的是“屁股坐歪了”,成为某些特殊利益群体的代言人。那位发出“房地产商来我市投资,赔了算我们的”的“雷语”市长就极为典型,反映了权力为资本撑腰、折腰的现实。他的一句“雷语”,即可分解出城市拆迁、房市紊乱、民生怨恨等等潜在的社会风险。而不计“赔赚”的吸引投资政策,更显GDP至上和缺乏公共财政预算的人治色彩。还有叫嚣“关闭”新华网的文化干部,影射的则是权力主导舆论而舆论对权力监督的力度孱弱。法院的“习惯性”做法,则意味着法治的疲沓和慵懒,缺乏对权利真切的关怀。
    总之,透过这一连串的“雷人语录”,公众深切地感受到,官员和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官声成为一种喧嚣和训示,民生则成为被贬抑和被训诫的对象;权力不惮以最露骨的表达宣示对资本的偏爱和对权威的声张。2009年末,当媒体把一众官员的“雷语”连缀成“语录”时,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幅生动鲜活的现代版“官场现形记”。萧伯纳说得好:“一切世俗的权力都会使人成为无赖。”但泰戈尔为这些雷语官员的画像更加惟妙惟肖----“权力把受害者的百般苦恼看作忘恩负义”。
    让人钦佩的是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和中国媒体的监督意识。每一起官员“雷语”的诞生,民意和舆论都将之发酵为舆论热点,让社会充分评议,使“雷语”官员在民意挞伐和舆论的冷嘲热讽中或反省道歉或被上级批评处分。公众和媒体“要冒犯几个芝麻大的小权威,我们还得拥有对真理的公正无私的爱以及性格力量才行呢。”(别林斯基语)事实上,除了公众对真理“公正无私的爱”,中国媒体和公民释放出来的“性格力量”也让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的进步,恰恰表现在民众的权利觉醒和舆论的监督跟进上。
    公众不反对官员发出个性语言,但官员绝对不可以“大嘴巴”,尤其是发出体现权力傲慢和蔑视权利的狂妄“雷语”。否则,就会被公众和舆论考问得体无完肤。因此,敬告某些官员,要跟得上法治社会的节奏,以谦卑之态面对权利,谨言慎行。
      
 
 本文刊于17日山西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